新消费的第二个「新」是新渠道。
你知道我现在买东西最多的平台是什么吗?是抖音。这可能和我不负责购买家里的日常用品有关。
我经常出差,晚上睡觉前,觉得一天好辛苦,我会刷 20 分钟抖音放松一下,然后再睡觉。可是,刷着刷着,不知不觉就刷了 2 个小时。有一次,我刷到一个人在大口大口地吃拌饭酱,我想不明白他怎么能吃得那么香。看着看着,我突然感觉饿了,然后就忍不住下了单。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每次出差回家,家里都有很多我的快递。有时候,我都不记得我买过这些了,但是在买的那一瞬间,我是真的被打动了。
我觉得我是个挺理性的人,但为什么也会这么容易被影响?
因为,影响我们消费决策的「依据」升级了,而我们还没有升级。
影响我们消费决策的唯一依据是信息。比如,当你去逛街的时候,看到一件西装是蓝色的,这是信息。你摸一摸发现它是羊绒的,觉得很喜欢,这也是信息。你翻一翻价格标签,看看买不买得起,结果发现价格还行,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这还是信息。于是,你让服务员拿一件给你试一下,发现还挺合身,这依然是信息。最终,你会依据你所获得的所有「信息」来决定买还是不买。
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经历过三个时代:文字时代、图片时代和视频时代。
最开始,在网速还不快的时候,我们主要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但是,文字的信息密度很低,很难讲清楚一些复杂的事情。所以,最初我们只能在网上卖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书,当消费者决定买或者不买一本书的时候,只需要获得书名、作者、目录以及封面这些信息就可以了。
后来,网速快了,我们可以传照片了,而且还是高清的照片。照片的信息密度比文字要高很多,所以,这时候我们可以在网上卖衣服了。当消费者看到一件衬衫穿在模特身上非常好看,并且觉得穿在自己身上一定也不错时,他就会做出购买决定。照片能传递的信息量,是文字做不到的。
再后来,网速更快了,快到我们可以拿着手机随时随地刷视频甚至看直播。这时候,我们可以在网上传递的信息的密度就更高了。比如,如果你要卖一款沙发,你想说明这款沙发非常结实,就算一个 200 斤的胖子在上面跳来跳去都没问题,你应该怎么来传递这个信息?那就找一个 200 斤的胖子来跳就行了,然后拍成视频,就像我在抖音上看到的那个拌饭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