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从信息到知识,是数字化的关键一步(第1页)

从模糊的、不可度量的数据中粗炼出信息,然后呢?数字化的第三步,是从信息里精炼出知识。

比如,小明的体重是 180 斤。请问:根据这个信息,是否能判断小明不健康呢?不能。最好还有别的信息做参考,比如身高。

如果小明和姚明一样,身高 2.26 米,那么 180 斤也不算超重。可是一测,小明的身高是 1.8 米。这就有点问题了。但这就一定不健康吗?也不一定。最好还有一个信息,比如体脂。

用体脂秤一测,可能发现小明的体脂很低。为什么?因为他身上肌肉很多,这说明他其实很健康。

你发现没有,只有把信息比如体重、身高、体脂等放在一起,才能「精炼」出「健不健康」这个真正有用的知识。

从信息到知识,是数字化的关键一步。

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新潮传媒。

广告营销界有句话:「我知道我的广告有一半是浪费的,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半。」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信息不精准。

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对我说,他们在投放一个奶粉广告之前,会先看一看小区附近这种奶粉的百度指数。主动搜索多的,就重点投放。投完之后,再看这种奶粉在京东店铺的销售数据。成交变化大的,增加投放。把线下、搜索、电商这三个信息源放在一起,新潮传媒获得了「精准用户在哪里」这个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个奶粉广告的投放效果提升了 130%~217%。这就是把信息粗炼为知识。

张继学说,会用这些知识扶持 30 个品牌成为「中国新潮品牌」,帮助他们做成百亿、千亿级企业。

第二个例子是飞书。

飞书是字节跳动旗下的先进协作与管理平台。这个平台确实先进,我们现在的项目进展、会议、资料,都可以用飞书管理。即使我在家,也能通过飞书与同事协同。当我需要任何信息时,我就在文档里@相关同事,他会立刻收到通知。然后,他把我需要的信息补充进文档,打个「√」表示完成,再继续工作。

通过「用@集结,用 √ 解散」的方式,每个人脑海中的信息就协同了起来,最终形成了知识,这种方式特别高效。

张一鸣很喜欢 flix 的一句名言:「text,not trol(场景,而不是控制)。」吴声老师有个场景实验室,他说,创新必须发生在场景当中。他说的场景就是「text」,具体的环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