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减肥的时候,对运动的认识大多比较固定,认为要么做有氧减脂,比如跑步、游泳、减肥操,要么做抗阻力增肌,比如器械训练、自身重力训练,但大多难以长期坚持,更别提形成习惯了。就算做所谓的能高效率减脂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也会觉得太累,消耗意志力,同样难以形成规律的习惯。难道减肥就非得做这些运动吗?并不是。这次课我就给你讲讲生活中最可行的减肥运动。
一、 非刻意活动与减肥
1. 提起减肥,无论是老生常谈的「少吃多动」,还是逼格更高的「三分练、七分吃」,运动都是少不了的部分。我在之前的课程《怎样守住基础代谢率,让你减肥不掉速》中已经介绍过,你每天身体消耗掉的能量,基础代谢是排第一的,占 65%~70%,大约是三分之二;其次才是所有形式的身体活动,刻意的、无意识的活动都算在内,占 15%~30%,约四分之一;排第三的是食物热效应,就是消化吸收利用食物里的营养消耗的热量,占 10% 左右。
相对于比较隐蔽的基础代谢率和食物热效应,大多数人更在意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也就是以各种有氧、无氧运动为代表的运动形式,好像自己努力做到了「少吃多动」里的「多动」这一项,更是各种「自律」、「走出舒适圈」等励志故事的典型符号。
然而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减肥很难坚持呢?主要是觉得运动这部分太痛苦了,不少人觉得控制饮食还比较容易接受,无非就是少吃点儿好吃的,但让自己去跑步、跳操或力量训练,明显更不愿意选择,即使咬牙坚持了一段时间,也会消耗大量意志力。
因此,大多数人减肥在运动方面,常常是三分钟热度,办了张健身卡,就去了两三次,然后就各种借口:没时间、太远了、天气不好、生病了等等,结果钱也花了,肥也没减成。
这还没完,这个社会对肥胖者并不太友好,「懒」这个标签常常贴在胖子们身上,让他们更抗拒运动的圈子,好像自己一出现,天然就会被歧视。结果,在这种负面标签的压抑下,更可能通过暴饮暴食来发泄情绪,减肥就更难实现了。
问题的症结在哪?在于越是着急减肥,越容易选择「高门槛」的运动形式,大量耗费意志力,而忽视了日常更为可行的碎片化活动机会,这类活动的专业用语叫作「非运动性热量消耗」,简称 。
美国的医学专家做过实验,分别找 10 个较胖的人和 10 个较瘦的人,监测日常活动情况。结果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