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节 从财务自由到食务自由:high吃不胖(第1页)

吃货的圈子与减肥圈子有很大交集,不少微信群名称是各种「贪吃不胖!」「high 吃不胖」「越吃越瘦」等等,仿佛获得了阿拉丁神灯,能轻松实现有悖实际的愿望。

有的减肥者也注重心理建设,学习或训练冥想、正念饮食、内观等,但很多时候回到现实又回归重前,减肥依旧很难。

到底有没有吃得开心又不胖的办法?这次课我就跟你聊聊。

一、 财务自由与食务自由

1. 用财务自由理解食务自由

财务自由是很多人的梦想,指的是一个人不再需要为了生活开销,而花费时间去工作赚钱,也可以说一个人的被动收入超过生活开销。财务自由意味着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后,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比如旅游、摄影、做公益等。通俗讲,财务自由状态解决了某种程度上「钱赚得少」跟「钱不够花」之间的矛盾。

提到被动收入,就不得不提存量与增量的区别。很多人对于财富的理解,是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比如每月收入一万,支出五千,那么就能存下五千,一年能存六万。然后谋划需要攒多少年的钱,能买房买车之类的,这就是典型的存量思维,事实证明攒钱很难追上房价哪怕是物价上涨的速度。

而有的人把攒下的钱用于投资理财、配置资产,让钱生钱,这就是增量思维,不仅直接增加了被动收入,还间接培养了自己科学记账和理性消费的好习惯。增量思维主导下的财富在复利的作用下快速增长,财富自由就更容易实现了。

举个例子,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基金会,起初只允许投资银行存款和公债,收益率很低相当于存量资产,50 多年后一度因为发放奖金加上通货膨胀而缩水为原来购买力的 1/30,几近破产。后来在专业人员的运作下,充分利用资产的增量优势,在平均每年复利 20% 的速度下增长,远远超过最初诺贝尔的遗产,产生了用之不竭、越发越多的效果。

经济学上,每个人都在出卖劳动时间去换钱,再用钱去满足消费需求。比如你一直想吃一种很贵的进口水果,平时舍不得买,最近刚加班一个月赶完一个项目,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然后就买来这种水果犒劳自己,心情大好。

我提出的食务自由,不是食物自由,注意一字之差,意义相差很远。后者意思很常见,就是自己目前的经济水平,能否随心所欲购买某种食品,比如某一阵儿流行的「车厘子自由」的情况,还有人博眼球只买一颗车厘子。而前者所指的自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