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目标拆解:制定与拆解 KPI,找到确定性(第1页)

今天开始的几节课,我会讲几个对我的运营之路很有帮助的工作方法。他们与前面讲到的运营思维息息相关。比如今天要讲的 KPI 的制定与拆解里面就体现着精细化思维和数据化思维。

还是从阿里说起吧。阿里巴巴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包容甚至鼓励理想主义,但是 KPI 为导向的狼性也深入人心。

马云曾这样谈及 KPI,尽管 KPI 令所有人讨厌,但也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如果没有 KPI、没有结果导向、没有效率意识,那么我个人觉得所有的理想都是空话。」

在阿里,浓浓的企业文化包裹下,KPI 好像不那么令人讨厌了。甚至一点点完成的过程非常有目标感、成就感。那段时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时间。

一、 阿里如何制定与拆解 KPI

我先带大家走进阿里,看看他们的 KPI 是如何制定与拆解的。

如果说运营是正确的做事以实现战略,那 KPI 就是让战略落地的梯子。有一年,天猫的战略是要做时尚化,和淘宝有更明显的区隔。那么管理者要让相关人员都领到 KPI,并且这个 KPI 是与战略强相关的。那么在时尚化这个较虚的战略下,你认为 BD 团队和运营团队会领到什么样的 KPI 呢?

BD 团队(也就是商务拓展)领到的是国际一线品牌入驻天猫的比例。运营团队领到的是客单价提升到 XX 元。

我觉得这两个 KPI 的选取非常高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 BD 团队的任务是去拓展商家入驻天猫,在时尚化这个战略下,很明显我们要提高准入门槛,吸引头部品牌商入驻。他们入驻的比例越高,时尚感自然就更强。就好像我们在逛线下商城时,能通过入驻品牌的 level 判断这家商城的档次和定位。

再来看运营团队的客单价提升这个 KPI。我们都知道有个电商万能公式: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这里没有把销售额和流量拿来当 KPI,是因为越追求销量和流量,运营人员越会让淘品牌上活动,而淘品牌本身就是从淘宝诞生出来的,他们在淘宝天猫都有开店。他们虽然能产生巨大销售额和流量号召力,但不利于用户对天猫的品牌认知。反而是客单价这个容易让人忽略的指标,反映了一个用户的单次购买金额,国际大牌的单价都比较高,也不爱打折,扶持他们的话客单价自然就会更高。

这两个指标让 BD 和运营协作得很好。如果是唯销售额是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