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一)(第1页)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现在的南窑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家园,除了山里还剩余500左右不到学龄的幼儿外,其余600多7岁以上少年儿童全都搬进了在南窑chūn季新建的宽敞舒适的瓦房中。

除了赵振中等人收留的孤儿外,加上周围几个村子的适龄儿童,南窑义学已达到700多学生的规模。随着人数的扩张,南窑义学在今年chūn天又新建了成排的砖瓦房作为学校教室和师生宿舍。并根据年龄不同将教学区划分为12岁以上和12岁以下两个部分,宿舍区则划分了男、nv两个区域。

对于12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由专人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管理。管理人员都是收留的难民和工厂工人的家属。13岁以上的少年也有人负责他们的生活,只不过他们要开始学会独立生活,需要管理人员cào心的事情并不多。

只是由于南窑义学地处偏僻,一时难以请到合适的老师。目前仅有李老道等人和6、7名从难民中挑选出来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人来担任众多孩童的识字老师。可随着孩子们年龄和识字数量的增长,眼下的这些人肯定胜任不了老师的角sè。

在7份和洛德、美国人、隋石卿等人提出帮助解决南窑学校教师短缺的请求后,赵振中也在青岛的报纸上刊载聘请启示,招聘合适人员出任学校教师。只是愿意来南窑来应聘教师的人一共不过二十多人,其中符合赵振中所提的标准却几乎没有。

赵振中要求的标准说起来并不算高,年纪在25到50岁之间,具有符合条件的学识水平,能够承受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8xiǎo时的工作量。来应聘的人中,年龄倒没多大问题,工作时间、工作量的要求他们也自认能基本能做到,可在学识水平上却有些惨不忍睹。在这些应聘人员中,除了好几个满口之乎者也的清末书呆子秀才外,还有就是受到一些外来影响,思想jī进的青年。至于赵振中渴望的能教授物理、化学、机械原理、外语等方面的人才根本就没有。即便有几个自称通晓外语的,一试之下却又是嗑磕巴巴的三脚猫水准。

其中有个年龄23岁,名为丁友民的年轻人,1米6多的身高,留着短发,看上去很jīng神。在彼此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丁友民和赵振中、刘德海进行了一番jiāo流。在知道丁友民于两年前毕业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后,赵振中就有所猜测,又听了丁友民的一番言语后,便说道:“丁先生想到我们这所学校来,我们也很高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