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厚着脸皮从绥远方面获得无偿帮助是不可能了,马鸿逵只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以市价从绥远获得物资供给。对马鸿逵的这一要求,傅作义倒是答应下来。不过,他还是提醒马鸿逵尽可能早的实行屯垦,争取到秋季实现粮食自给。毕竟,陕西的疫情要是蔓延,外来物资无法运进绥远的话,那恐怕大家后面都有苦日子要过。
对傅作义这个当年对头的善意提醒,马鸿逵还是有几分感激的。在谢过傅作义后,马鸿逵便返回15路军在河梁台的临时驻地。
西行的路上,马鸿逵听着附近的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声,心中感慨万千。中原大战后,马鸿逵可谓意气风发,可自从在沂蒙那边吃了败仗后,这一年来称得上是霉运连连。这次从泰安到西北,一路折腾下来,马鸿逵感觉自己一下子象老了10岁。
“俊如、东峰,你们说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还能恢复宁夏么?”马鸿逵有些怅然地问跟在身边的马全良和罗震。
“总指挥,我说实话您可别见怪。”马全良迟疑了一下,又接着说道,“我们15路军现在只有两万多人,而那个人民军据说有5、6万兵力,单靠我们自己恐怕是难以恢复宁夏。”
15路军参谋长罗震却思量着说道:“单靠我们力量上是有些单薄,可中央不是准备让杨虎城和阎锡山联手恢复西北么?太原那边和我们有过节,我们不妨和杨虎城多联系。再说,青海那边不是还有马氏叔侄么?一笔写不出俩‘马’来,总指挥不妨也多和他们联系下。若是各方联合一气,未必就不能恢复宁夏。”
“青海那边自身都难保,恐怕是没有余力支援我们这边了。”马鸿逵沉吟道,“不过,东峰说的在理,与各方联系一下,哪怕到时让他们多牵制一些‘民匪’的兵力也好。”
“总指挥,在作战之前,我们除了要考虑部队的给养外,还要注意防范陕西疫情蔓延。”罗震提醒道,“最好能想法弄些预防用的药品,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
“东峰提醒的是。”马鸿逵心中一惊,拍拍额头后又无奈地说道,“不过眼下我们还要依仗绥远方面,能不能弄到药品还真不好说,只能尽力罢了。”
古语所说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28年到30年的酷旱,31年全国性的大水,导致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因此丧生。而大量民众死亡后,遗体得不到及时处理,又成为疫病的源头。特别是去年全国性的水灾,将不少地方掩埋浅的尸骨给冲刷出来后,又造成水源的进一步污染。到32年夏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