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三)(第1页)

实际上,被拖住的不仅仅是陈诚的19军,还有蒋鼎文的第9师,而且有关情况要比李云天所说的更有讽刺意味。

九?一八事变后,正在江西参与围剿中共的19路军听信了中共所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的口号,全体3万多官兵撤离赣州的剿共前线,调防京沪地区。

应当说,19路军撤离赣州剿共前线,实在是给中共方面减轻了不少压力。但当一?二八事变发生后,19路军在上海和日军浴血拼杀,急需援军的时候,中共却命令彭德怀率领部队围攻几个月前19路军撤离后的赣州。

彭德怀部的行动迫使原本奉命奔赴上海的陈诚部不得不急援赣州。而驻扎在江西上饶,奉命于2月20日以前抵达淞沪前线增援19路军与第5军的蒋鼎文第9师,也遭到了中共武装的猛攻。等陈诚解了赣州之围,蒋鼎文摆脱对方围攻后,几万大军已经错过了增援上海的最佳时机。

围攻赣州、攻击蒋鼎文部,是共军趁一?二八事变爆发,国军与日军激战上海之际发动的一次主动进攻。这不但打了国军一个措手不及,牵制了大量增援上海的军队,更在在实质上助长了日军的侵华。经此一役,中共所谓“枪口一致对外”的抗日言论也完全破产了。

赣州作战,彭德怀部顿兵于坚城之下一个多月,除了付出重大伤亡外,并未达成预定作战目的。此役中,仅红三军团就伤亡3千多人,更损失了侯中英、张赤男、欧阳健等10多名师、团级将领,可谓真正的损人不利己。

原本历史上,彭德怀在其《自述》中也说过:“当时处在一?二八事变的形势下,应当高举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旗帜,以停止内战,开赴抗日战争前线为号召,改变某些具体政策,适应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打赣州不仅没有利用一?二八事变,高举抗日旗帜,在政治上打击蒋介石国民党,反而给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找了借口……”

站在甲板上,赵振中迎着带有咸腥味的海风,对周昊说道:“不过,上海事变和赣州战役,让我们党内众人进一步认清了国、共两党的面目,清楚了我党与其区别之所在;也确立了人民军未来一两年内‘防守反击’的作战方针。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在上海事变、赣州战役爆发后,赵振中就在民众党的内部刊物《奋进》上发表题为《认清现实,准备战斗》的文章,对有关事项进行分析。

赵振中认为,上海事变是19路军置当局撤兵命令于不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