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东西进击(二)(第1页)

听到自己所部能出击陕北,高兴之余,于镇山问道:“先生,依我们两个纵队的兵力,完全解决陕北井岳秀部也不成问题,为何要止步于无定河一线?”

“不要光看到井岳秀,还要看到黄河东边的阎锡山。”赵振中指点着沙盘解释道,“大军作战,依照我部眼下的推进速度,不等我们打到黄河边,阎锡山就能增兵陕北了。”

从定边到横山一带,距离约有200公里,而从横山到府谷一带还有200公里。大军作战,要想一气推进400公里,凭借人民军现有条件,怎么也要7、8天的时间。从地图上看,自桥山向东穿插要近一些,可这边却没有现成的大路,全是黄土丘陵上的沟壑,走起来反而更费时。

而只要有4、5天时间,就足够阎锡山调兵过河用了。不过,军渡、碛口两处渡口,都位于无定河东岸。阎锡山增兵之后,也应当是先增援榆林重镇。届时,人民军骑兵奔袭之下,抢在阎锡山之前控制无定河西岸还是有可能的。

“现阶段,让阎锡山增兵到陕北,这比我们将来过黄河再打他要有利得多。”赵振中又补充道,“现在还不是我们和阎锡山全面对阵的时候,正好留下榆林、神木、府谷几个县缓冲一下。”

尽管此番作战后,从保德向根据地向根据地转运物资已很难实现,可从海外运来的物资却还需要囤积到保德一带的物资仓库中。若是现在就越河作战,不但勉强,还会过早的中断海外向保德的物资运输。这可是得不偿失。

沉吟了一会儿,张明瑞说道:“先生,要照这样来说,我们此次作战存在两个变数。一是华北方面到底能向西北这边增兵多少;二是阎锡山又能向陕北这边增兵多少。这样来看,我们这场仗还要仔细些才是。”

“这的确是两个变数。”赵振中赞许地点点头,又说道:“不过,这两个对我们不利的变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有利的变数,那就是冯玉祥离开后的抗日同盟军。只要这伙人依然在察哈尔或华北其他地方活动,南京当局就难以向西北大举增兵。”

抗日同盟军此前因苏联援助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就连苏联驻中国使领馆都出来辟谣,加上同盟军中又确实有中共势力在活动,南京和北平方面决不会放着这样一支随时能威胁到平绥线的武装力量不顾,大举增兵西北的。

“至于阎锡山,在南京方面命令,加上我部靠近黄河,唇亡齿寒之下,阎锡山确实会增兵陕北。但山西和绥远眼下正遭受严重水灾,道路未修复之前,阎锡山能派到黄河西岸的兵力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