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腾飞之翼(二)(第1页)

按照原来的计划,东萨摩亚这边的潜艇建造基地要保留到39年或者建成18艘以上远洋运输潜艇时才可放弃,但现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却使赵振中决定调整有关计划。坛

现在沂蒙根据地的工业建设开始进入正轨,冶金工业、机械加工等行业发展良好,而长城工程明年年底又将完工,届时沂蒙生产出的优质钢材可方便的运送到大珠山地下基地,以后完全可以在地下基地的船坞中建造潜艇。就是有些根据地一时无法制造的设备,也完全可在美国或澳大利亚生产出来后运到国内。

因此,赵振中决定,东萨摩亚这边的潜艇建造基地将在35年后成为一个真正的船舶维修基地和物资转运中心。

当然,在明后两年,东萨摩亚这边还要完成至少4艘远洋运输潜艇的建造。有了建造第一艘的成功经验,后面几艘的建造会快得多。实际上,在赵振中赶到东萨摩亚的时候,第二艘、第三艘待建潜艇已经上船台有两个多月了。算算时间,正是8月上船台!

当负责潜艇建造的阮明波得知赵振中对东萨摩亚潜艇建造基地的调整后,在心中仔细盘算一番,觉得把握挺大,便说道:“早点回国内这完全没问题。而两年多的时间再完成4艘,只要筹划好,也能完成。只是这样一来,这边400人可就不能按照原定潜艇编制分派了。”

由于运输潜艇没有装备武备系统,因而全艇的人员编制控制在50人左右。按照原计划,匡海成等人边学习、边掌握,边训练,等8艘潜艇全部到位后组成编队回国的。既然现在赵振中调整了原计划,那最多也就是5艘潜艇,编制也要做相应调整。

“编制可临时调整为每艇80人,反正潜艇大,再多加30人也没问题。再说,将来装备武器系统后,编制本来还要增加。”赵振中不以为意。

实际上,即便80人的编制,也要比原本历史上二战时期大型作战潜艇的乘员少很多。日本伊-400级潜艇的吨位虽不如眼下阮明波等人所造潜艇大,但伊-400级潜艇起初设计艇员为145人,后来增加为213人,实际作战中则搭载220人。就连美国水下排水量4080吨的舡鱼级潜艇,其艇员编制也是89人。

在东萨摩亚,赵振中待了几天,与美国的唐明等人通过电报联系后,又交代了一些事情,便又回了澳大利亚。除了要接留在那里的周恬一起回国,赵振中还要去达尔文一趟,实地了解一下八氧化三铀的产能情况。文网>

从30年下半年开始,刘成功便曾与周昊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