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第1页)

李生达原本就属于太原绥靖公署麾下,在其到陕北后因老蒋的扶持而就任了此次西北剿匪总指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脱离了太原绥靖公署的掌控。这也是李生达敢逆阎锡山意旨的原因所在。

不过,随着此次战败,特别是李生达等部在人民军的威逼下竟放下武器过河求生,使得李生达头上的光环全部剥落。既然老蒋让这些残兵败将归太原绥靖公署节制,那阎锡山可要好好炮制其一番。

对于阎锡山派杨爱源率部扣押李生达等人,在26日一起和阎锡山商量应对山西局面的徐永昌曾有不同意见,就是杨爱源也心存犹豫。毕竟,阎锡山这样做,报复的痕迹太过明显了些。

“次宸、星如,我不否认我痛恨李生达。若不是他出任剿匪总指挥后,一个劲的从山西抽调兵力,晋西北也不会有失。不过,这不是我要扣押他的原因。”阎锡山坦言道,“我扣押他,实在是因其为了苟存,竟命令两万多将士向‘民匪’缴械先是浪战月余无果,接着决断不明失去过河良机,最后又苟且偷生,命部队缴械,所作所为毫无军人气节,有辱党国,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此等行径若不严惩,今后和‘民匪’作战,那各部是否处境艰难时,只要缴械就可偷生?这样的官长,这样的部队实在让三晋父老蒙羞不要也罢”

尽管阎锡山说的大义凛然,可徐、杨两人与其相处多年,知道他实际上还是放不下与李生达的那点恩怨。不过,阎锡山所说的并没有错,若开了这样一个恶劣的先例,那今后进剿人民军的各部肯定也不会尽心作战。由此推演,国内剿匪作战尚且如此,那今后要是再有国战呢?若是今后出自晋绥系的部队国战时向敌人缴械,那大家可真的要跟着一道抬不起头来

“阎公,那我就走一趟。”杨爱源点头应道。

见徐永昌欲言又止,阎锡山以为他想为李生达求情,遂又说道:“次宸,你放心,李生达的事情我会上报中央,由中央秉公处理,我决不至于挟私报复。”

“阎公的为人我自然信得过,我想说的可不是李生达的事。”徐永昌有些无奈地问道,“美国人、德国人已向南京照会过,要保障两国公民安全。南京也关照我们要妥善处理华美公司被扣外国人的事情。现在打又打不得,那我们对占据晋西北的人民军究竟要如何处理?”

“南京那边至今没有回复,我们也不好表态。只能先放一放了。”阎锡山也满是无奈。

在24日得知晋西北几县有变的消息后,25日阎锡山就准备调集大军准备进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