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立党为民(二)(第1页)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

从27日到29日,经过和众人的轮番座谈,赵振中与大家交换了对有关问题的看法,统一了认识,决定从8月30日开始,正式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组建政党。

近现代以来,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政党的作用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发掘。毕竟,一个健全的政党,可以使一个团体的核心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可以通过自己明确的纲领、严密的结构、得力的人员,组织和号召更多的民众团结起来,为实现该党的目标而奋斗。

为了成立属于自己团体的政党,增强团体的核心凝聚力,以便应付将来国内外日趋复杂的局势,赵振中从25年开始,用了长达六年的时间进行理论、组织、人员等各方面的准备。眼下,终于水到渠成,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耗费赵振中精力最多的是为建党进行理论准备,这实在比连续打几场大仗更牵扯精力。在以前世界中,赵振中虽然在部队时就成为了一个党员,甚至还是支部委员,但那时的他并不会过多关注党建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几年前决定成立属于自己团体的政党时,赵振中实在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好在就算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赵振中以前在部队上所接受的党史、战史教育还是有一定成果的,加上周恬的帮助,以及对历史趋势的超前把握,这使得赵振中能高屋建瓴的总结一些别人的经验教训,避免自己等人今后再走弯路。

从别动队时期,赵振中就给自己所带领的这支队伍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并开始灌输一些人民军队的理念。25年去美国送周恬、周昊等人回来后,更是不断为队伍灌输有关思想。到现在,不但国家、民族的概念和自己队伍的性质刻入到部队每个战士的心里,对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战到何时等问题的准确回答又澄清了部队中一些战士的思想困惑,破除了大家心灵上的枷锁。对于有关概念和问题的回答,就是沂蒙根据地的民众经过这几年的熏陶和教育学习,也能说出个一、二来。

除了这些基础性、根本性的建设之外,赵振中在这几年中还阅读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将其中一些文章翻译成中文并加以点评后,在护卫军骨干力量培训班上进行讲解,使大家认清国内外政党的优劣,破除对所谓政党的好奇和迷信。

在30年第二次从美国回来后,赵振中将自己等人在海外创办的《四海之声》带回沂蒙根据地,并组织大家进行学习、讨论。随后,又于3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