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有云:「答辩就是一个一本正经瞎**吹牛的过程」,而「吹牛」如何让人信服却是一门学问。
答辩是广大同学迈向毕业的最后一道门槛。从流程上讲,答辩往往分为两大部分: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注】。对于很多人来说,本科毕业答辩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答辩,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往往变得虎头蛇尾,画虎不成反像 HelloKitty 更是答辩现场的常态。
但是,各位小老弟的心态千万不要崩。你们要相信,虽然你们在答辩现场丢的人比评委老师见的人还多,虽然你们的花式答辩作死大法千奇百怪层出不穷,但是评委老师还是会非常包容的。
将心比心,像这样的情况,一届一届毕业生们的用答辩折磨着评委老师的灵魂,哪个老师不会形成「免疫」——台下老师们的窃窃私语就是在讨论你论文中的某某问题吗?非也,你以为他们在讨论「根据 xx 同学的论文,其中的碳键能否否定定律一或定律二」,其实他们也许只是在讨论「今年的瓜可是比去年的好吃,」,「是啊是啊,今年的猪肉价格又涨了」,或者「这次答辩就让他们过了吧,我可不想顶着高温再参加一次复答了」。
轻松化的应对困难总是没错的,正如鲁迅先生又云「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那么,本科答辩到底「辩」的什么?我们如何顺利的度过本科答辩?咱们这次就来唠唠答辩那些事。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开题答辩和结题答辩的方法论,归根结底,本科答辩只需抓住两个核心问题:
开题要打有准备的仗,要展现出你对科研的态度或你对科研的理解。态度不端正、不重视,或对领域问题「一问三不知」是开题大忌。
老师接受你的不完美,毕竟开题属于真正做一件事之前的调研和汇报,很多问题回答不上也是情理之中,这些老师都会理解。但你要做的是,当老师们听完你的开题答辩之后,让他们觉得你的调研内容丰富有理有据。通过答辩,你要让老师们感觉你是圈子内的人而不是外行,让他们觉得你有能力完成你开题答辩时所提出的设想。
结题答辩能否顺利的关键在于工作量。本科生能否毕业,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工作量。网上五花八门的结题答辩攻略往往会对各位同学产生误导,相信我,展现你的工作量才是最终捷径。
什么?科研成果不重要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各位,对于本科答辩来说,不重要!因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