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单衣老者似乎也很满意面前两人疑惑的神色,当下也决定不再卖关子,请尉夫和柏舟,来到这架车的后方,打开防护板,让他们两位一睹车中全貌。
柏舟看去,车中两侧确实是有密密麻麻的机括和绞线之类的存在,但是并没有装满整个车厢,大部的空间反而是空荡荡的。柏舟更加肯定了,这架战车,只是为了作为载具而存在,因为如果这个老者只是要向他们展示他的改良后的蜂弩机,完全可以不用让这辆战车出现。
来自后世的柏舟可以说除了在中学阶段,再也就没有接触过什么机械。大学期间学的是计算机,在中世纪,屁用没有。有时候,柏舟不禁感叹,要是自己早知道有今天,当初学个什么化学、物理,实在不行学个医药、历史什么的也比现在强。况且,即便是中学阶段学的东西,也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现在面对着这些可以说比较原始的机械工艺,柏舟还真是弄不清楚。
不过俗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柏舟这方面不行,可这个西秦老者看起来是此中高手,只见他进入了车厢,拿起了一旁的一捆箭枝,开始对两人讲解道:“如你们所见,这个就是老夫改良过后的蜂弩机。”
说着,他抽出了一把箭枝,这种箭枝明显比西秦军士所使用的要短上三分之一:“老夫精研了五载,对蜂弩机改良了三处。这第一处,就是装填。”
这位老者说完,就把手上的短箭依次放入一个铁质凹槽中,然后另一只手转动凹槽旁边的小型转轮,就看见一支支短箭在几条皮带的传输下,由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填装至防护板内侧的个个圆筒中,每一“咔啪”声响起,就代表了一支短箭填装完毕。
以前的那种蜂弩机,在填装箭枝的过程中,即便是操作最为熟练的填装手,装填百支弩箭,也需要一刻钟的时间,即便是两三个人同时填装,也最多达到老者现在的速度,不过,柏舟也明显发现了,这个老者只是在“悠闲”的演示给他们俩看,并没有用出全部速度。
“下一处,是绞线。”老者在把那捆弩箭填装完毕后,来到另一个较大的绞盘边,开始转动绞盘。
如果说在使用蜂弩机的过程中,填装是最浪费时间的一个步骤,那么,这个拉动绞线就是最费力的一步。
要知道,西秦的弩之所以射的远,弓弩本身的工艺精良自是不必多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弩弦张力非常大,一般兵士单靠双手是无法拉开的。传统的强弩,例如踏弩或者叫腰开弩的弩具,使用时将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