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战争潜力(第1页)

三日后,柏舟携八千西秦兵士,开赴巴塞尔。尉上、蒙家兄弟随行。

尉夫留守伯尔尼,同时继续招募瑞士当地民兵。先行招募出来的三千余民兵,已经被充作辎重兵,携带粮草跟随柏舟众人前往巴塞尔。而由于后续还需要招募数目较大的民兵,所以柏舟留下了一千多西秦青壮,用以维护伯尔尼的治安,同时也能稍微训练一下新招募来的瑞士民兵的军事素养。

毕竟,如果几万瑞士民兵被招募,而城中却没有一点属于西秦人自己的武装,保不准随时就可能生出来乱子。而且,伯尔尼离勃艮第一线的距离并不遥远,巴塞尔也不是勃艮第入侵瑞士的唯一通道,所以,在伯尔尼留守一些兵士还是很有必要的。

此时的西秦,可以说是倾全族之力,当然,和他们的老祖宗相比,为了长平之战,全国年满十五岁的男子尽皆入伍,还是差了点。不过,如果战事需要,柏舟说不得也需要这么干。

八千先行的西秦兵士中,八百人是西秦原本的精锐部队,铁骑、游骑二骑兵营共两百人,朴刀、陌刀二重步营三百人,弩手、轻步二远程营共三百人,暗机营不在此列。

三千西秦最为强壮的族人,身披原本瑞士亲卫的甲具。一半为长戟手,手持一人高的铁戟,身披半身板甲;另一半为剑士,手持两尺长的欧式长剑,包铁木盾,身披重型锁子甲。这三千族人也可以算是重装步兵,尽管,这两种武器,特别是剑,他们用起来并不顺手。

其实在中世纪欧罗巴大陆上,刀这种武器也是存在,但并不流行,也不受他们贵族的喜欢,因为在他们的军事理论中,“砍”这种攻击动作的行进路线是弧形的,而“刺”是直线,也就意味着“刺”比“砍”更为迅速,更不容易被敌人格挡;同时他们也认为,同等力道下,“刺”死“砍”伤。

但很明显,一个人用起来,“刺”的力量要远远低于“砍”的威力,在中世纪的盔甲技术下,可能用剑刺还不能击破对方的盔甲,这可能也是在游戏中,往往用剑的部队,都没有“破甲”这一属性的原因,不过,幸好,现在还相对贫瘠的欧罗巴,不可能有哪个国王让他的部队大规模的装备制作精良的盔甲,最多也就是皮甲上面镶嵌着几块铁皮,剑这种武器还是有它很大的发挥空间的。不过,这改变不了西秦人对刀的钟爱,当然,现在这个条件下,柏舟也无法要求更多,一把武器,一副皮甲就足以让他武装起来一个兵士。

余下的四千多青壮,都是身披由巴巴罗萨援助的皮甲,其中有一千人为骑兵,这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