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致富发家 下(第1页)

不过黄三郎开发加强版香皂并非是犯倔,而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肥皂,价格足可以跟后世的SKII或者香奈儿媲美。就比如说西市专卖胭脂水粉的珍珠阁里,一块比后世的标制香皂略小些的桂花香胰,就能卖出足足五百文钱,他家卖豆花一天的流水也不过就是这个数。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优质的澡豆被视为高级奢侈品,商家匠户岂能轻易公布配方。也因为价格的昂贵,因而脱离了日常清洁用品的行列,成为了中产以上人家才能消费得起的高档消费品。

唐代李焘所著的《外台秘要方》中有详细的描写:“论曰:面脂手膏依香澡豆,士人贵胜,皆是所要。然今之医门,极为秘惜,不许子弟泄漏一法,至於父子之间亦不传。示然圣人立法欲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岂使愚於天下。令至道不行,壅蔽圣人之意,甚可怪也。”

也就是说,古时胰子的配方甚至到了“父子之间亦不传”的地步,且多数时间还掌握在医生的手里,因此制作香皂在黄三郎看来确实是本小利大的暴利行业。更何况曾经在某个超大型洗涤行业龙头老大的一线工厂里打过工的黄三郎不但会做香皂,甚至还会做洗衣粉、透明皂和牙膏。

提到牙膏,黄三郎放下肥皂罐子,从瓶子堆里找出了三个依次打开,细细查看之后只能摇着头将瓶子里的东西倒了出来。虽然试制肥皂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甘油是牙膏的主要添加剂,但其他的材料却不凑手。作为醒味剂的银丹草(薄荷),药铺里只有干货,没有新鲜薄荷提供杀口的清爽感觉,效力也就自然减少了很多。

三两口将豆花和卤煮填下肚子,取过一盏不用的油灯匀了些灯油过来后,摆上一个用铁丝编的支架就成了一盏可用的灯炉,在黄三郎的捣鼓下,七八样原料被放进了一个洗干净的小罐里,架在灯炉上烤了起来,随着温度的增加,小罐逐渐发出了咕嘟咕嘟的沸腾声,黄三郎便不时的用小棍在罐子里搅合,又添加些材料,甚至还找来半截蜡烛刮了些腊进去。足有小半个时辰后,当罐子里的东西变成了浓稠的灰白色物体时,他又打开了一个用彩纸包着的小包,将里面装着的桂花香粉倒进去小半,并撤去了灯炉。

过了一会,当罐子里的东西冷却之后,他试探性的从里面抠出一点涂在了手背上,凑近灯火看了看后这才满面得色的笑道:“错不了,这就是雪花膏了!只可惜不够白,还有股子羊骚味!”

面有自得地将罐子封好,将作案工具全部打包,各种痕迹全部清理干净之后,黄三郎一头倒在了属于他的小床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