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大唐游侠
这一日的入学面试,勉为其难算是过了。
毕竟外父李建的官阶摆在那里,虽然“托梦教子”对后世之人而言荒诞不经,但在这个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时代,大家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来看待。
更何况看人看事也是看外父李建的面子,何人又有胆质疑他说谎诓骗?
随后,便由老先生受了黄盛的进学拜师之礼,老先生姓董名廷字文松,算起来也是长安书院的老生徒,一生历经大考十二[1],无一得中,老来便只能在书院中授业为生。虽说这董廷自己考不上进士,但他教出的学生里中进士者却是有十数位之多,自然他在长安书院里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大有后世所谓高考特级教师的风范。
拜了老师,领了书院制式的笔墨纸砚和细布青衫,便算是正式的书院学子,虽然是幼儿园科。
此后黄盛每天的辰时就要起身,由门头李寿送往书院,到了书院先早读半个时辰,然后进朝食,再由先生考察各人功课,一番奖惩之后先生领读新课,讲解授业。至午时再进午食,而后小憩,下午却是不用读书了,分班习君子六艺。
所谓君子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也。
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并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
所以,黄盛和一班年岁相仿的小屁孩便只能在房中玩算筹儿,高年级的学长们则可以到书院外面的小校场里练习射箭。
连续上了一个旬日的学后,黄盛既没表现出什么天赋异禀,也没屈居人后,算是成功混进了学童的队伍里。
说实话,黄盛前世因为家境所迫,早早的便辍学打工,对上学一事还是有些欢喜的,但几个月下来,天天背着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性子再好的人也会烦闷,毕竟身体虽然还是五岁的幼童,但智商思维是如假包换的成人,装嫩装个一时半会还行,装久了自己也会吐的。
转眼已经是咸通五年的四月,初八这天是释门的浴佛节,书院也随了俗礼给学生们放了假,四娘将二姐和黄盛打扮一新,领着两个丫鬟和福婶坐着李寿架的马车去往平康坊的菩提寺礼佛。
说起菩提寺,这还有一个分说。
这平康坊是长安歌妓最为聚集的地方,类似于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