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大唐游侠 下(第1页)

游侠儿是唐时民间对行侠仗义江湖好汉的昵称,当然这里指的是干好事的江湖好汉。

古时民间对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惯称作游侠儿,比如说战国时的《韩非子·五蠹》中就有:“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到了汉代,《后汉书·班固传上》也有传奇游侠的记载:“乡曲豪俊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

至于唐代,则是一个游侠辈出的时代,唐代王维的《少年行》中,就有:“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不过唐以后,游侠儿这个群体逐渐走了下坡路,从路见不平的英雄好汉转变成了专门跟官府朝廷作对的绿林豪杰,一旦扯上绿林,自然也就免不了会和强盗、贼偷之类的鸡鸣狗盗之徒扯上关系,所以明清以后,游侠儿也就成了指无赖之徒的代称。

清朝的蒲松龄就在《志异·促织》如此描写:“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而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五回里,也把游侠诠释为纨绔之辈,例:“这些都是少年,正是鬭鸡走狗,问柳评花的一干游侠纨裤。”

但终唐一朝,游侠这个群体本身是没什么污点的,行事作为大有战国时墨家政侠的风范,劫富济贫,仗义疏财。就比如说长乐坊所处的位置本是长安皇城东侧,坊中居住的也多是官宦人家的偏宅和中产人家,可游侠儿却是在这中秋之夜,给每家每户投掷银钱。虽然这钱不多,算下来不过四贯来钱,但这行为却是能让百姓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汉。

这半年来,黄盛虽然心中藏了很多心思,可老天总是不随人愿,让他的计划都是落空。就比如说制作香皂售卖一事,若此时四娘还在坊间开着豆花店,没有一个做推官的外父跳出来横插一足,那么黄盛便早借了“托梦教子”由头把事情办了。可现在家居小康不说,自己还被外父送进了大唐的机关幼儿园,这个时候再想着做香皂一事,也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所以,黄盛便选择性的将这事搁在了一边。

毕竟他眼下也搞不清自己到底身处唐朝的那个时代,反正就记得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的中叶,安史之乱之后好像唐朝又延续了好几百年[1]的样子,这才到了五代十国。而现在距离安史之乱才刚好百年的样子,应该算是唐朝末期难得地太平时代,他黄盛又没担负什么伟大的使命,也不准备谋朝篡位,所以根本就没有紧迫感。

思来想去,黄盛决定好好的体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