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嘛!”
“倒也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王羽在心中若有所思道。
大汉各道官员之中,要说最近一年以来,政绩最为突出的,确实是盛澜道这边的官员无疑。
相比之下,王安石、房玄龄做出的成绩,相比申不害,确实差了一些。
他们做出的政绩的差距,并不是差在能力上。一个人的成就如何,从来都不是光有能力来决定的,机缘同样重要。
盛澜道底子本来就好,但是,却因为战乱的原因荒废了不少,再加上汉人属于外来者,属于原本就有九十分的基础,但却因为一些原因掉到了六十分以下,要重新治理回九十分。
而王安石、房玄龄他们所在的河北和河东之地,属于原本就有九十分的基础,但却是从九十分儿开始提分。
发展的空间就放在那里,自然是凸显出差距了。
而王安石、房玄龄、申不害这三个人选,倒也确实正合王羽之意。
不过,现在虽然是缺的是广阴、河南、青北三地刺史,但是,王羽目前却并不准备让这三个人担任这三地的刺史。
毕竟,也该让原本的那些刺史轮任一下了。
接下来,王羽对于各道刺史的安排:
河北道刺史,萧何。
河东道刺史,荀彧。
山阳道刺史,长孙无忌。
燕北道刺史,王贽。
燕南道刺史,申不害。
盛澜道刺史,房玄龄。
广阴刺史,高颎。
青北道刺史,杜如晦。
河南令,也就是河南刺史,王羽暂时并没有安排,毕竟,这个位置他已经有人选了。
辽阳郡太守宋璟升任盛澜道别驾,以曾经的科举榜眼荀平升任辽阳郡太守,以降臣许攸代替房玄龄为幽原郡郡守。
征南之战,许攸毕竟立了功,一个郡守之位,他还是有资格拿下的。
当然,各道刺史调任一事,自然是要先后一个个进行的。
王羽治下各道,这一次,每一道无一例外都要进行轮换,如果不分开进行的话,是真的会引发乱子的。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的按部就班的来才行。
毕竟,这一次,除了刺史要平调之外,一部分郡守同样要进行轮调。
决定了各道刺史的调动之后,接下来,王羽又召集了赵安陵、管仲、姚广孝、岳飞等人,开了一场长达三天的会议。
这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