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的列车上,李园园愁眉不展。
她是海都城长大的孩子,家里条件一直不好。父母是海星公司养殖场的普通工人,靠着微薄的薪水和勤劳的双手将她供到了大学毕业。
她深知家乡的困境,也记得那片养育她的海在政策风暴后日益衰败的萧索。因此,她大学特意选择了“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专业,怀揣着一个朴素的梦想:学成归来,用知识帮助家乡,帮助像父母这样依赖这片海生存的人,找到新的出路。
她以为自己选了一条能连接理想与现实的路。然而,现实的冷水浇得她透心凉。
专业太过冷门对口岗位稀缺,好不容易凭强硬的实力,进了学校所在市海洋局下属的一个研究所实习,结果发现所谓的“管理”工作,充斥着务虚的会议、冗长的报告和不切实际的“宏伟蓝图”。
那些会议上大谈“海洋经济振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领导专家们,嘴里蹦出的名词一个比一个光鲜,方案一个比一个“前瞻”,却连最基本的海水养殖常见病害都说不清楚,更别提解决现实困境了。
理想?在这里更像是一层华丽的遮羞布,掩盖着与实际脱节的苍白和无力。
她那点想用专业知识改变家乡的微小火苗,在日复一日的务虚和失望中,几乎要熄灭了。
就在她心灰意冷,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过于天真时,母亲的一个电话,更如晴天霹雳,彻底击垮了她最后一点坚持。
“园园……你爸他们养殖场……快不行了!要破产了!你爸说工资都欠了好几个月……场里人心惶惶……要是真倒了,你爸……你爸这把年纪了,还能去哪儿找工作啊?”
母亲带着哭腔的声音撕扯着李园园的心。
家里的顶梁柱要塌了!
养殖场要是真倒了,父亲失业,家里断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本就拮据的日子该怎么过?巨大的恐慌和责任感瞬间淹没了她。什么专业理想?什么改变家乡?在生存面前,都变得无比奢侈和遥远。
她几乎是立刻辞了职,买了最近一班回海都的火车票。
在拥挤的车厢里,她脑子里一片混乱,只剩下一个无比现实的念头:回家!哪怕在小城镇找个超市收银员的工作,哪怕去餐馆端盘子,也必须立刻扛起养家的担子。
学历?专业?此刻都成了最无用的负担。活下去,让爸妈有饭吃,有地方住,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火车颠簸着,离家越近,她的心情就越沉重。脑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