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一条曝光新闻的背后
那篇舆论监督的稿件,是采访部接到群众举报后,经过报社领导同意,由梁亮和另一名记者田韵一起深入采访写成.
既要报道新社会的好人好事,又要对客观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合法现象进行曝光,旧社会的媒体都是这样做的,国民党政府照样没辙,这是人家媒体的天职与使命,恨归恨,咬牙切齿哑巴,派人威胁也罢,但媒体的这一职能从未改变。
所以,对这起公职人员的贪腐案件进行曝光,从记者到主编都没觉得有啥不对,难道**的媒体还不如国民党的敢讲真话?
梁亮一边走,一边详细向乔向文介绍了的采访经过。
稿子其实是前几天就采写完毕了,因为版面原因,推迟了几天才上。
已经预计到这条曝光报道很有可能成为重磅炸弹,成为投向新生政权中极少数阴暗现象的利器,报社领导考虑,作为代表民意的临江日报,如果在舆论监督方面有所作为,必将会受到市民的更加欢迎。
头版头条,太刺激当权者的神经。
其余版面,显不出分量。
思量想去,最终主编敲定,二版,不是太醒目,但放在头条。
这是一个很技巧很微妙的注意,主意一出大家纷纷叫好。
当然,多年的办报经验告诉他们,曝光的新闻最深欢迎,哪一天报纸报道了大丑闻,大揭密,这天报纸一定火,临江有三家报纸,本来就存在着竞争。
老百姓嘛,谁不喜欢看一点稀奇的、幕后的。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新闻报道的这一规律。
那天,临江日报的零售量,创造了近期的新高。一下子比平时多发行了一万多分,很多百姓是听到别人的议论,专门买去一看。
到了中午,就有好几拨群众来到报社,他们是看到了报纸的这条新闻,也来反映各自遇到的类似经历。
报社领导为此好好表扬了梁亮和田韵,要求他们继续追踪此事。
但是,四点多钟,一个大人物的,搅乱了一切:
报社被要求立即停止对此事的一切形式的追踪报道;
要求当事记者立即就这片报道的采访经过和采访背景写出书面材料,重点交代是否幕后有人指使,是否对新生政权心怀不满;
责令报社写出书面检查,深刻检讨这条报道所犯的路线误。
一条极其正常的舆论监督被如此上纲上线,不要说梁亮和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