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伪造的现场
根据现场的初步检查,李来喜是用绳子上吊自杀,脖子里有很深的勒痕,符合一般上吊自杀者的特点。
钟有光一到,马上让人找来走访李来喜的两名侦察员。这两人正在附近走访群众,一听,马上丢下手头工作跑了。
听他们一说,情况大概还原了:
原来,连日来,根据专案组的安排,一组人员立足于校内,对校内师生中有前科劣迹或者有反动言论、互有积怨的人员,逐一排摸,摸清发案当天的行踪以及证明人。
另一组人,在外面跑开,他们被要求对登记薄上所有人员逐一见面,摸清底细,一个不准遗漏。
这两名侦察员是在今天的十点半左右,根据登记簿的地点找到他的。
登记薄上显示,这名叫李来喜的22岁的年轻人,住在稻香村180号,他去大学里要找的人是图书馆的黄康城。
据李来喜进入校园的受访者、图书馆管理员黄康城介绍,他与李来喜是不久前刚刚认识的,纯属偶然:
那天黄康城带着十二岁的去和平医院看病,在排队挂号的时候,钱包被偷,正是李来拔刀相助,紧追不舍,最后把小偷追得落荒而逃,当李来喜气喘吁吁地把钱包交还给黄康城父子时,两人感激异常。
之后的聊天中,李来喜说刚来到临江投亲,因为战乱亲戚搬了家,还没找到,所以暂时在稻香村租了房子。
得知李来喜比较爱看书,黄康城很有好感,又见义勇为又爱看书,那个年代的好青年啊。
来往之间,除不时予以一定接济之外,他还利用工作的便利,把李来喜带进图书馆,用的证件为他借一些图书。
李来喜有兴趣的,主要是三国水许一类的古典名著,也包括一些总起苏联的文学作品。
每次李来喜《》,准时换上,图书丝毫无损。
昨天,李来喜又去学校找他,在门卫登记时候,正是黄康城中的确认,李来喜被放行,李来喜到了图书馆以后,把上次的还了,又借了两本古诗词的通俗读本。
从黄康城那里出来,两名侦查员按照登记薄上的地址,来到稻香村查证见底。
见到两名公安人员找上门,李来喜应答自如,报了老家河南的地址,临江舅舅本来的住址,还出示了昨天借来的两本书。
他说是老老实实填了住址的,借完书以后,在学校逛了一圈,感受了一下大学的氛围,他还说因为家里穷,初中没读完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