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苦闷时分
报社主编的出尔反尔,让曝光事件急转直下:
之前号召大家学习的优秀稿件,一下子成为了思想改造不彻底的罪证;
优秀记者,转眼间变成了虚假新闻制造者;
正当不过的舆论监督,成为了向新政权开火的工具……
主编谈话以后,梁亮和田韵陷入了万分痛苦之中。
田韵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从金陵大学毕业后来到临江报社工作,在采访部期间,与梁亮共同合作了很多有影响的好稿。
一方面,她对梁亮广博的知识和横溢的才华由衷地欣赏。
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印度尼西亚华侨子弟的梁亮,能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参加南下三大队,满腔热情投入祖国的建设,十分钦佩。
共同的志趣爱好,让两颗年轻的心慢慢走到了一起。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
报社的一个冷冰冰的决定,刹那间把两个充满新闻热情的年轻记者打入了地狱。
“深刻检查,认真反思。”
“对**的干部采写这样的稿件,到底有何居心?”
“检查一日不通过,一日不安排工作。”
报社的编委会上,本来和颜悦色的王主编带领几位悍将,轮番上阵进行批评。
更让梁亮想不通的是,他们竟然对投笔从戎,回国工作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苦闷之极
梁亮把一个人关在宿舍里,思来想去,回想着问题的症结,部门的同事悄悄来看望被他赶走,田韵敲着门窗他装作没听见。
张青山的违法乱纪,那是显而易见的。
在接到群众的举报后,他还专门拿着信给了王主编,王主编细细看好久信,同意他对举报信进行核实,并努力写出有份量的报道。
根据举报信留下的地址,他和田韵很容易地就找到了当事人,普天建筑公司的刘鹏。
面对记者的到来,刘鹏十分激动,他把如何参与滨江公路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几次三番地被张青山变相索贿、讨要钱物的经过一一道了出来。
原来,滨江公路,是临江解放后军管会实施的一项大工程,其目的就是要在临江港与市区之间建设一条直达的高等级公路,以更好地为东南第一港口提供良好的配套,为临江的航运乃至整个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之前,从港口到市区,只有一条十分狭小的道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