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二章内斗
连日来,军管会热火朝天。
当然,除了忙着建国大庆、联欢盛会、节日保卫、敌特侦破,这些又有专门的人在干。[.]
另一个大事,却牵动着临江所有干部的神经——临江新政府筹建
围绕着人事安排,两个阵营的斗争也悄然打响。
这是一场丝毫不见硝烟的政治斗争,平静而残酷,温和却无情。
从延安的窑洞,到西柏坡的农家小院,从香山的双清别墅到中南海的丰泽园,毛伟人带着**人,一步一个脚印,从地下走向台上,从在野党、参政党,最终推翻了执政的国民党取而代之。眼下,他刚忙好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正在准备开国大典。根据毛伟人和中央的研究,截止九月底,除了极少数地区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已经被解放,建国迫在眉睫,这是中央的大事,而对于地方而言,首要的就是相应成立各级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在对各占领城市军事接管一段之后,应逐步帮助筹建政府机构,而把军队和军事干部慢慢退出来。
毕竟,军管会暂时执行军事管制时期的过渡任务,不可能太长,它也不能完全取代政府的职能。
说来容易,其实,工程浩大。
临江军管会的干部,统一按军队供给制待遇,分大、中、小灶标准供给生活物资。大灶是一般干部和勤杂、战士,中灶是具有8年以上军龄的团级干部,小灶是正师级以上干部,那会儿不发工资,单位发放的叫**干部伙食费、个人零用钱,还有理发票、洗澡票,衣服、被子、蚊帐这些全部实行配给制。即使军管会副主任顾清明、办公厅主任秦一光这样的一批地方干部,也全部参照这个标准执行。
其实,早在中央一声令下之前,临江的很多干部就料想到了。
尽管文件未到,但省里召开的几次通气会,都有提及。
人选、组织、机构、编制、管理模式,等等,一系列问题,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也让来自不同阵营的人
与军管会的大部分组成人员来自部队不同,和平年代的政府,按照中央全会的要求,应该多一点管理干部、专业干部、社会知名人士,而尽可能少一点穿着军装的现役军人,当然,根据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央组织部的规定,届时将有一大批军队干部脱下军装,转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担任领导。
通过秋风扫落叶式的几大战役,**已经深入人心。当下国内主要矛盾逐渐由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而新政府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