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李弘节、崔知年、周端、王易及一些乡绅在内的一大群人在钱塘湖边转了一圈,评头论足了大半天后,又回到刺史府内商议了一会,经过一番可以算是比较激烈的争论,最后商定长堤和小岛上的亭台楼榭等建筑需要修建的数量及修筑方式。
因世道尚贫,修建这些亭台楼榭不可能很奢华,要讲究避风避雨之实用,又能与周边环境相匹配,还是要费一些神去考虑的,在定下方案后,李弘节也吩咐人将商定的结果绘下来,在堤和岛修筑完成后开始施工。
对这样的结果王易很是满意,他感觉钱塘湖的景致大致都按照他的设计在规划。
湖上几座岛的位置也差不多都是按王易所建议堆筑,只是修建格式上稍稍与王易所提略有不同,最东侧靠近杭州城方向那个岛计划修建最大,并有一条长堤从岸边通到岛上,方便游人进出岛。除此岛外,另外还有三个岛,两个大,一个小一些,这是李弘节、周端等人及一些乡绅根据王易的建议,按照钱塘湖的地形,还有民间的诸多传说而如此决定的。
在商议结束后走出刺史府时,那些随行的乡绅对王易的才情大大褒奖了一番,说幸亏有王易这些提议,让钱塘湖能添上这么多的景致,堤、岛、亭台楼阁,杭州的百姓都会记着王易的功绩的。
众乡绅围着玉树临风般非常有风姿的王易一个劲地称赞,非常引人注目,街上的百姓也跟着围上来凑热闹,一时间王易的事迹再次从这些乡绅的口中说出来,通过看热闹的百姓传出去,最终会传到街头巷尾去,与王易其他轶事一样,被坊间百姓熟知。
“二公子,想必再过几日,您在杭州的名声会更加的响亮了!”在王易乐颠颠地回到府中,和王复说了相关情况后,王复也是很高兴。
“复哥,你派出的那些假冒的乡绅,一个劲地在李弘节和周端面前称赞我提的建议好,如今又在大街上为我造势,会不会让他们起疑惑啊?!”王易虽然对王作安排,王复具体实施的为他在民间造势计划挺是赞同,但今日那几位乡绅表现的太卖力了,有些过了头,让他稍稍的有些不安!
“二公子,您不要担心,李弘节他们并不知道那些是我们的手下,那些都是官府认可的,在钱塘一带颇有名望的乡绅,”王复说话时候笑的有些贼,“钱塘湖疏浚成功,二公子您的功绩比任何人都大,如今我们造这样的势出来,李弘节即使想将您的功劳抹去,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希望李弘节在上奏朝廷时候,能将本公子的事迹写进去,让皇帝也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