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小毛奇的难处(第1页)

第939章小毛奇的难处

参加制订毛奇计划的鲁登道夫,普鲁士总参谋部最后一位具有杰出战略头脑的人,认为这个新的计划是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做出同样评价的还有著名军事理论家,总参谋部第3处(法国处)处长冯?库尔将军:一切都取决于付诸实施,如库尔将军所说的,取决于在关键时刻实施“指挥的艺术”。保罗?冯?兴登堡曾说过,总参谋部勤务纯粹就在于将理智运用于适当的时机。

总而言之,对于能洞察整体的人来说,指挥艺术和镇定自若则显得更为重要。现在需要的是在巴塞尔-亚琛地域部署六个集团军,并排定其先后机动顺序。小毛奇能否胜任这一重任,战前无人能做出肯定回答,但是也肯定没有人会否定。

1914年8月1日下午5时,皇帝威廉二世下达于次日即8月2日实施动员的指令。此日下午,毛奇也在柏林宫中的枢密院。会议结束后,毛奇回到柯尼希广场的总参谋部大楼,准备起草下发必要的命令。时间对他来说异常紧迫,但工作仍然有条不紊。

现在一切都取决于行动的快速和计划的周密。此时,皇帝召见他。德国驻英大使利希诺夫斯基侯爵,这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人,从伦敦发回报告称,只要德国保证不对法国采取任何敌对行动,英国将会阻止法国参战。在帝国宰相和普鲁士战争部长法尔肯海恩将军不在场的情况下,皇帝便天真地脱口宣布:“好了。我们的全部军队都可以开向东方了。”

皇帝的这种对军事的一知半解使毛奇大为骇然,百万大军利用铁路实施开进,这不是随意可以更改的。若干年以来他已经放弃了对东线实施大规模进军的准备工作。俄国在波兰西北地域构筑的要塞体系已相当强大,使德军在此迅速决胜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他告诉皇帝,这是不可能的。皇帝像一些霍亨索伦王室的人一样,毫无礼貌地尖刻说道:“要是您的叔父,他会给我另一种回答!”小毛奇的眼里充满泪花。使他如此动情。并不是因为他的至高无上的主子没有一丝判断能力,而是由于在众大臣面前使他这个本来受皇帝信赖的人竟如此下不来台,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侮辱。

最后。毛奇还是说服了皇帝,军队仍必须向西方开进。对此可以向西方解释为,西进并不意味着对法国采取敌对行动。以后可能会将军队东调。一封同样内容的电报发向伦敦:军队的开进由于技术原因无法中止,只要英国采取中立态度,德国对法国并无敌意。

精神受到极大伤害的毛奇返回总参谋部大楼。在这种状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