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1uàn起之时,洛阳令司马防因为平叛有功,被封为征蜀将军,领益州刺史。其长子司马朗亦被调任益州蜀郡担任太守,随父一同前去上任。当时黄巾1uàn民主要集中在大汉的东部各州,司州和益州相对太平,于是司马父子带着从河内招募的一千家兵(实际上是河内郡兵之中的jīng锐,暗中被司马朗收服为家族所用,从河内出,途径长安,再翻阅秦岭,准备经汉中入蜀。
当时益州本来有个刺史,名字叫郤(xi,四声俭,河南偃师人。此人虽然名字当中有个“俭”字,实际上截然相反!郤俭昏庸无能,当初凭借钱财买得益州刺史之位,上任后横征暴敛、大肆收税、搜刮百姓,他的恶名和一些不臣举动远近“闻名”。正是因为郤俭的暴行,益州之地被他的“贪残放滥,取受狼籍”祸害成“元元无聊,呼嗟充野”的局面。
朝廷派出素有贤名的河内司马防代替郤俭担任益州刺史、监军使者,特意对司马家强调要“收摄行法,以示万姓,勿令漏1ù,使痈疽决溃,为国生梗”,可见当时郤俭在益州可谓是贪赃枉法、暴虐害民、天怒人怨。
司马防,字建公,司州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其父司马儁是东汉颍川太守。生于汉桓帝建和三年,历史上曾养有八子,分别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俱知名,因每人的字中都有一个“达”字,故时号“司马八达”,其中晋宣帝司马懿便是司马防的二儿子。
司马防xì耿直公正,即使在参加sī人宴会这样休闲的场合,依然保持着整齐的衣装和威仪。他十分爱读《汉书》的名臣列传,讽咏数十万言。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后任洛阳令时组织兵马平复黄巾祸1uàn有功,转拜益州刺史,征蜀将军。
司马防对儿子的管教十分严格,即使大儿子司马朗已经g人,而且官居高位,但他仍然要求其“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至于目前还未成年的司马懿和司马孚等兄弟几个,那管教起来就更为严厉了。
话说司马父子来到汉中郡时,当时的汉中太守名为苏固(张鲁的上一任,热情接待了司马氏父子,并告曰:“蜀中今有逆贼马相、赵祗等於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数日便得数千人,先杀绵竹县令李升,聚集流民万余人,又破州治雒县,刺史郤俭被叛贼所杀。如今叛贼肆虐广汉、蜀郡、犍为,三郡,马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