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对蔡邕的事情这么上心?只因为赵兴曾经特意jiao待过。赵兴知道蔡邕为人虽然有些迂腐,但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启用蔡邕,不仅可以凭借他的名士声望招来更多的士人,而且赵兴十分看中蔡邕jīng通天文的这项长处。
在没有气象卫星和侦查卫星的古代,天文对于农业和军事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赵兴本人在天文方面比较欠缺,只好寻找这方面的能人作为补充,而蔡邕便是合适的人选。穿越之前,赵兴只记得蔡邕的才能和名字,根本不知道被流放的蔡邕,竟然一直躲在朔方的深山里面避祸,要是早知道的话,说不定早让蔡邕跟着张俭一起呆在了太行书院里面当祭酒。
还有一个赵兴没有告诉关羽的原因,那就是他记得一个比蔡邕还有名的nv人——蔡邕的nv儿蔡琰!这位上一世曾经饱受磨难的多才nv子,被关羽现时,只有十岁,还是个nv娃娃呢……
说完了并州各路上任的太守,再来说一说并州新上任的一把手刘虞。
刘虞,字伯安,徐州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汉室宗亲,曾在朝内任太傅,后官拜幽州牧,替大汉镇守东北mén户。他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少数民族,历史上因为与公孙瓒政见不合,产生矛盾,双方jiao战,结果军事才能一般的刘虞战败身亡。
刘虞天**好节约,穿着破旧的衣服,一顿饭不吃一道以上的荤菜。他积极劝导百姓种田,开通上谷等地的胡市(与少数民族的贸易,展渔阳的盐铁产业,使得百姓安乐富足,积累了不少粮食。黄巾1uàn起之后,青州、徐州、冀州等地的士族和百姓为躲避黄巾之1uàn,来投奔刘虞的有一百多万人,都被刘虞收留下来并妥善进行了安置。
这么看来,刘虞的很多做法还真得很对赵兴的胃口。至少刘虞重视展农商盐铁、推动胡市、安置流民的做法,在并州都是能够大行其道的。
这一世,眼看着公孙瓒已经强势崛起,如果刘虞在幽州升任州牧之位,估计等到诸侯争霸的时候,公孙瓒还得对刘虞下手。因为这次yīn差阳错地委任,刘虞说不定还能活下去,毕竟赵兴不是公孙瓒,对于好官儿都舍不得杀。赵兴连丁原都能悄悄地养起来,相信对刘虞也不会恶到哪里去,当然前提是刘虞要知道进退,不能跟着赵兴唱反调,挡在赵兴称霸的道路中央。
刘虞在接到朝廷任命的第三天,便轻车简从地离开了广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