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一章 凤凰书院临水立(第1页)

九月九日,年年重阳,今又重阳_&&

正是秋高气爽的大好时节,襄阳城西凤凰山上到处都是等高远眺的游人据当地的老人们回忆,今年的凤凰山游人比起以往还要多出两三成,主要是身穿文士服饰的年轻人来的特别多,他们口中念叨着什么“经筵”,一个个兴冲冲地往山顶上攀登而去,搞得当地的百姓以为哪家富户在山上摆了流水的筵席,于是也纷纷跟在青年学子们屁股后面向山顶爬去

目不识丁的乡野百姓口中所提到“经筵”,自然不是大鱼大肉的流水席,而是当代大儒郑玄开席讲解儒家经典故而将经筵的地点选择在凤凰山上,则暗含着南方士人集团欲要抗衡如今在北方声名鹊起的“太行院”之决心

如今襄阳城内大街上的稚子儿们嬉笑之间,不时会念叨一句“北太行、北太行,数典忘祖瞎丢当;南凤凰、南凤凰,尊师重教服四方……”这样的儿歌,可见此处百姓已经将襄阳凤凰山当做了捍卫儒家正统的精神圣地

凤凰山与南方其他山岳一样,山势并不高峻,道路亦不难行,不仅山上常年青翠,而且鸟鸣幽林、泉浸山涧,是难得的风景秀美之处大师郑玄在襄阳名士庞德公和黄承彦二人的陪同下,缓步拾阶而上,到了正午时分便登上凤凰山顶

山麓之阳,并非奇峰突起的一处绝地,反倒是相对平坦的一处椅背状的坡地,前方不远处是难得地有一块数百亩大的平地,正好可以让前来听经的各地士人们在此落脚歇息

平地中间有一处修葺精美的七尺高坛,坛上有案和靠椅各一张,上面放着厚厚的一摞典籍和几块镇纸,除此之外再无他物不用说,郑师自然是在这坛上为士子们讲经了

诸葛亮见庞德公和黄承彦二位名士,已经陪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来到了不远处,便走上高坛,向着坛下密密匝匝的人群朗声说道:“在下不才,琅琊诸葛孔明,因受水镜先生之邀,特来为大师讲经主持……”

一开始,当年近二十的诸葛亮登上高坛时,有未曾谋面的士子心中诧异,纷纷相互以目光询问,想要知道这位年轻的不像话地儒生是何来路,待大家听到坛上年轻人自称是琅琊诸葛孔明之后,顿时一阵窃窃私语

“这位便是当今廷尉、吏曹尚、皇叔刘玄德的入幕之宾,如今深得刘备器重,出则同车、入则同席”一位从洛阳来的士子对着身旁几位声说道

“吾亦听说此人如今贵为天子特使,所过之处,只见州牧,连太守大人们都不给面子”另外一位从扬州赶来的士子也兴奋地说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