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解除禁令(第1页)

武昌珞珈山,半山庐。自打常凯申和宋小妹搬进来之后,这里就没清闲过。午餐时间刚过,侍从室主任林蔚拿着几份电报匆匆地敲开了常凯申的房门。

常凯申正躺在沙发上看日军前几次提出的谈判条件。这是37年底到38年提出来的,包括在内蒙成立自治政府;华北非武装区域扩大,主权归南京政府,治安由中国警察维持;中国停止反日排日政策;共同**;在华北、内蒙、华中的非武装地带设特殊机构(亲日政权);承认伪满洲国;中国向日本赔偿战费等等。

这个条件就连德国大使陶德曼都感到苛刻,所以当时国民政府就没同意。可现在太原、徐州、兰封,三大会战接连失败,常凯申又把这份文件找了出来。他心想条件是苛刻了点儿,可跟亡国相比又如何呢?唉,真是难以决断啊!

正想得入神,林蔚进来了,双手递上几封电报,说:“委座,这是一战区和97军刚刚发来的急电。他们均表示反对与日媾和,希望军委会能尽快解禁令,并出动空军协助他们展开反击。薛长官还表示要当面向您呈情。”

常凯申躺在沙发上嗯了一声,却没有伸手去接,也没有说话。林蔚看了常凯申一眼,见他没有反对的意思,又接着说道:“依卑职看,日本人很可能又在用缓兵之计,意在助其受困部队脱险,根本没有诚意……”

“好了。不要说了!”常凯申突然飞舞着手臂打断了他的话,还怒气勃发地说:“娘西匹,我难到不晓得日本人没有诚意?他们需要时间,我们就不需要吗?眼看日本人就要打到武汉了,咱们的军队在哪儿呢?”

面对声色俱厉的常凯申,林蔚感到头皮一阵发麻,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话。其实他很想跟委员长讲,几天的时间对于保卫武汉能起到多大作用?而日军却只要几天的时间就能逃出生天。孰轻孰重,您老人家怎么就看不明白呢?

刚上任不久的军政部长陈诚也赶来劝说。这位陈部长是**将领中对日比较坚决的一位,在一次集会上甚至公然宣称“如果委员长不抗日。我们也要打倒他”。

他这次为了说服老头子还专门带来了前保定军校校长、中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的《国防论》。

在这篇文章里面。蒋百里充分地分析了中日国情,并鼓励国民说,打不了,也要打。打败了。就退。退了还是打,无论打到什么田地,穷尽输光不要紧。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

他还说,虽然论尚武我们不及敌手,但是我们也有优势。我们不是工业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