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日军的反击(第1页)

从山西大同到包头有四百多公里的车程,即便日军的摩托化部队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推进也需要花费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事实上,以当时日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很难达到这个水平。而且大同日军在出发前还需要集结、准备,这就给绥远国军赢得了一段极为难得的准备时间。傅作义将军认为至少在一天以上,事实证明他估计的不错。

包头,西脑包要塞,第八战区前敌指挥部。宽敞的隐蔽工事内悬挂着一张巨大的军用地图,第34师参谋长范子侠正在给参战各部的将领们介绍敌我态势。

“现在包头周边的日军大小据点已我军摧毁殆尽,不过北面的固阳、昆都仑,东面的萨拉齐尚有敌骑兵第一旅团的残部固守。西面的大佘太、北面的白云鄂博、百灵庙、东北方向的石拐镇、东南方向的托克托尚有伪蒙军共计五个师的兵力。”

范参谋长总结道:“无论是攻是守,我们接下来都必须确定下来并立即着手准备。否则日军援兵一到,看似良好的局面就会急转直下!”

傅作义长官嗯了一声,问道:“那你们联合参谋本部的意见呢?”

为了便于指挥,经赵云祥师长建议,傅作义组建了一个临时性质的联合参谋本部。该机构由参战各部共同组建,以期实现情报共享,协同指挥的作用,并由第34师参谋长范子侠出任总参谋长。

范参谋长忙道:“经过我们参谋本部合议,一共拟定了三套方案供傅长官备选。”

傅作义接口笑道:“三套方案?你们是在学诸葛孔明,搞什么上中下三策吗?”

范参谋长脸微微一红,解释道:“几套方案之间倒谈不上高下,只不过实现的难易程度有所区别罢了。”

甲案(概论,下同):以骑二军为先导,第35军主力沿铁路线直扑归绥(今呼和浩特)。81军、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负责清剿铁路以北的日伪军据点,第34师负责清剿铁路以南的日伪军据点。再调马占山挺进军和马鸿宾第81军为后援,与日军全力争夺塞北。

乙案:集中兵力东进。拿下敌骑兵第一旅团驻地萨拉齐(今土默特右旗)。以新32师北扫固阳、大佘太等日伪军,廓清后方,然后拆除从萨拉齐到包头之间的铁路,坚壁清野,退回包头固守。

丙案:主力留在包头休整,一边疏散百姓,一边把缴获物资转运回五原。待日军援兵赶到之后。各部节节抵抗,徐徐撤退。如果日军继续追击就等回到五原之后再利用内线优势与敌决战。

这三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