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
    ......
    “原来如此。”
    掀动着脑海中浮现的书籍。
    这一刻,江弦福至心灵。
    知青、象棋。
    《棋王》所讲述的便是“棋呆子”知青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象棋、拼象棋的故事。
    在另一时空,这篇小说发表于80年代初,一经问世,便使其作者阿城在文坛中曝得大名。
    更让江弦兴奋的是...
    “《棋王》居然有足足一万四千多字?这得吃多少顿饺子!”
    给这货乐得,就好比钓鱼没空军!野生大黄鱼!一称五斤重!
    快乐加倍!
    长、中、短篇小说的界定比较模糊,通常以字数划分,但字数并不是唯一因素。
    短篇小说的字数,往往在几千字至两万字之间,且出场人物少、情节简单,像《伤痕》这种,短短4000字的小故事,算是最标准的短篇小说。
    而《棋王》这种中短篇幅的,就模棱两可,说它是短篇小说或是中篇小说,其实都行。
    “得先好好策划...”
    是夜,院子里静静悄悄,屋脊上,一只黑猫蹑手蹑脚地走过。
    江弦烫烙饼似得躺在床上,手里挥舞个圆蒲扇,大脚丫子一挑一挑,又反复将《棋王》这篇小说看了几遍。
    主角王一生是个“怪”人。
    王一生活的很简单,在他眼中,人一生只有两件事最重要:吃饭,下棋。于是下乡劳动的时候,别人抱怨油水太少,他却觉得这种生活很好。
    王一生又有点拧巴,朋友找关系帮他报名比赛,他却不参加了,说这样子参加比赛,只会让人戳脊梁骨。
    小说最后的高潮,是王一生得偿所愿,气吞山河,九局连环,一人盲下九人,九人剩三人,三人剩一人。
    棋呆子终成棋王。
    “整篇小说时间线都在嗡嗡嗡时期内,没有超出当下时代的内容,不需要再删改。”
    江弦是想当文化人,没想做预言家。
    “唯一的问题是:题材太敏感,稿子里有太多嗡嗡嗡的事情。”
    鲜为人知的是,《棋王》曾因写了知青生活的阴暗面,被当时的文学期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