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人类之光大秦帝国!(第1页)

大秦帝国如今面临着与西方各国直接交往的新局面,若想以自身的影响力去改变西方各国的传统和习惯,就必须让西方各国对大秦帝国的生活方式心生向往,从内心深处认为大秦是一个美好的光明国度。

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任何人都能在大秦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至少饥饿不是威胁族群生存的主要因素。

然而,贫富差距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即使是在强大的大秦帝国,也只有贵族阶层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到更为优越和自由的生活。尤其是当大秦废除了诛连九族这样残酷的、以消灭敌对势力人口为目的的刑罚之后,这条被大秦视为最引以为傲的律法条文,实际上正是大秦急需向西方国展现的先进思想。

离石深知人性的弱点和劣根性,他明白人们往往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深信别人行我也行的想法。然而,大秦拥有儒家思想作为对国人进行思想教育的工具,这使得国人能够明辨是非对错,而不再需要借助酷刑来强行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相比之下,西方各国并没有像儒家思想这样的精神指引,他们自然难以分辨是非对错,只能依靠酷刑来震慑人民,比如西方国流行的火刑。这种对比之下,西方人会本能地认为大秦的律法更为优越。

离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人迟早会因为无法忍受本国贵族的不公和压迫而发动国内造反。他对此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毕竟,秦襄王为秦朝统一天下奠定基础,可是足足准备了五百年之久!而他才刚刚开始准备,自然也等得起。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离石还采取了一项特别的举措——他命令新儒家删除了有关农民起义、官逼民反等历史记录。这样一来,西方人就无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更容易陷入对大秦律法的盲目崇拜之中。这样做并非是离石心地善良,特意为西方各国的皇帝着想,而是基于人类天性中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越是被隐瞒、被神秘化的事物,就越能激起人们的探索欲望。

因此,西方各国很可能会通过民间交流的方式,主动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思想偷偷带回西方。

离石对于意识形态输出的构想早已深思熟虑。他深知,若要让西方各国真正掌握有限的工业化知识,就必须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汉字和汉文明。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其含义深邃且丰富。要理解汉字的真正意义,学习者就必须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此一来,当西方各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