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翰的头撞到了块钟乳石。
沉闷的撞击声在水里荡开,惊得一群透明虾子从石缝里窜出来,撞在他胸前的夜视仪上。他盯着仪表上跳动的深度数字 ——127 米,正好是伯利兹大蓝洞的平均深度,也是官方标注的潜水极限。但他知道真正的秘密藏在更下面,藏在那些被地质学家判定为 "不可逾越" 的玄武岩裂隙里。
面罩外的海水呈现出一种近乎黑色的靛蓝,只有头盔灯的光束能撕开半米宽的口子。光束扫过岩壁时,张哲翰看见密密麻麻的凹坑,每个都有拳头大小,边缘凝结着乳白色的碳酸钙,像某种巨型生物的鳞片。三年前他在武汉方舱医院见过同样的纹路 —— 死者肺部 CT 上的磨玻璃影,后来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 "蓝洞印记"。
"还有 30 米抵达裂隙。" 耳麦里传来卡雅斯的声音,带着水下通讯特有的电流杂音。她的无人机应该正悬停在蓝洞上空,用热成像仪监视着海面上那几艘伪装成科考船的黑色舰艇。张哲翰摸了摸腰间的爆破索,合金扣冰凉刺骨,像他女儿临终前抓着他的手。
突然有什么东西擦过脚踝。张哲翰猛地转身,光束扫到一条护士鲨的尾鳍,但那鲨鱼没游远,反而在他周围绕起圈来。不对,是水流在动。他低头看仪表,深度计旁边的生物电场探测器正在疯狂跳动,绿色波纹变成了刺目的红 —— 这是他改装的设备,能捕捉到超过常规生物电压的异常信号。
裂隙就在前方。玄武岩形成的拱门像被巨斧劈开的,边缘还嵌着些金属残片,表面覆盖的珊瑚虫正在有节奏地收缩,仿佛在呼吸。张哲翰记得资料里说这是冰川纪的自然产物,但此刻那些残片反射的光,分明是某种合金的冷辉。他切换到红外模式,岩壁上顿时浮现出网状的热痕,像血管一样通向裂隙深处。
第一个防御层是生物感应屏障。当他的指尖距离裂隙还有半米时,一群银色的鱼突然从暗处涌出来,在他面前组成面流动的墙。它们的眼睛是半透明的,瞳孔里闪烁着同样的绿色波纹 —— 和三年前感染新冠去世的妻子,临终前眼底最后闪过的光一模一样。张哲翰咬住呼吸嘴,强迫自己穿过鱼群,鳞片刮过潜水服的声音像无数细小的刀片在切割。
裂隙里别有洞天。钟乳石与金属管道纠缠生长,有的石笋顶端嵌着摄像头,镜头闪烁着红光;有的岩壁上镶嵌着玻璃培养舱,里面漂浮着团半透明的胶状物质,表面不断分裂出细小的泡,每个泡里都裹着个微型病毒模型 —— 有 SARS 的冠状凸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