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黄皓之死(第1页)

张合与司马懿成功了,而且并没有多向邺都这边要一兵一粮,这无疑把朝堂山所有人的脸都打了。

而且去拖住赤勒葛的荀禹还没死,因为他在张合与司马懿的大军杀来的时候,跟独孤家的小子一起提前躲进了事先挖的地道里。

就这样,丁零人的北犯,被司马懿和张合完美解决了。

袁熙在邺都,再次见到了赤勒葛这个丁零人的大单于,只不过这次赤勒葛没了之前的傲气,也没有大单于的威严。

袁熙并不想为难这个曾经的王者,只不过让他去袁熙的圈禁地常驻罢了。

剩下的事情就很为难了,这次的成果其实远超袁熙预料。

首先是张合,袁熙作为皇帝,倒是不吝啬,大将军的职务该给就给,甚至张合长子张雄的爵位也还给他了。

由于各级将军的实权都被袁熙削了很多,部曲制也在逐步剥离,各级将军的职级高低,其实就是在前线作战指挥权的高低罢了。

如今的张合是朝堂上唯一的“三公”级将军,是骠骑将军,还是大将军,都不影响张合在大燕国将领中的超然地位。

但是,北庭都督府都督的位置就必须让出来了。

这是草原上的实权统帅,张合既然有着大将军的职务,在地方上的实权就不能再这么大了。

因此,张合回到了邺都,以大将军的职务在朝堂上镇守着。

其次,就是司马懿了。作为这次征服丁零人的副总指挥,在龙城下一举击败了近十万丁零人联军,又安定了大燕帝国的北庭,让大燕帝国的北部边境归于安宁。

无论怎么样,袁熙都该重赏司马懿。

可是,历史告诉袁熙,司马懿太危险了,朝堂上有能力强的人压制他还好,如果没有人压制司马懿,那他就会走向篡权的状况。

袁熙不得不防。

这也是为什么袁熙既给了司马懿尚书台右仆射的高官,又不肯让他继续再进一步。

这种矛盾心理自然造成了司马懿如今尴尬的政治地位。

这次也一样,袁熙没有提高司马懿的职务,只是在司马懿晋国公的爵位上增加了食邑。

由于司马懿多次立功,他的食邑已经比袁熙的儿子们那些王爷的还多了。

当然,袁熙为了安抚司马懿,终于把司马孚提拔成了侍中的位置;

其长子司马师也进入中书台任职;

次子司马昭则是被袁熙免了罪责,封了个亭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