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蒙古水寨。
    与襄阳城的喧嚣渐散不同,此刻的蒙古水寨戒备森严,气氛肃杀。
    巡逻的哨兵眼神锐利,弓弩上弦,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这片连绵的营帐。
    中军大帐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帐内灯火通明,牛油烛的光芒将帐壁上悬挂的舆图映照得格外清晰。
    盆中的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江边的湿寒。
    此刻,帐门被两名身着精甲的蒙古卫士缓缓推开,一股裹挟着水汽的寒风涌入,却在触及帐内温暖的空气时迅速消融。
    随着寒风一同进入的,是一行身着青色锦袍的身影。
    为首之人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容清癯,颔下三缕长髯梳理得一丝不苟,一双眼睛深邃如古井,虽未刻意展露气势,却自带一种运筹帷幄的沉稳气度。
    他便是忽必烈最为倚重的谋主 —— 刘秉忠,江湖人称 “刘先生”。
    刘秉忠身后跟着四名随从,皆身着同色锦袍,腰间佩着制式相同的长剑,步伐整齐划一,显然都是训练有素的护卫。
    他们甫一进帐,便分立两侧,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帐内众人,周身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戒备之意。
    帐内早已备好接风宴,忽必烈身着玄色龙纹锦袍,正端坐于主位之上。
    他见刘秉忠进来,立刻起身离座,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快步上前:“先生一路辛苦,本王已在此等候多时。”
    刘秉忠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不失分寸:“大王折煞在下了。”
    “为大王效力,乃在下之幸,何谈辛苦?”
    忽必烈哈哈一笑,伸手挽住刘秉忠的手臂,将他引至主位旁的客座:“先生不必多礼,快请坐。”
    “今日特意备了先生喜爱的江南菜肴与陈年佳酿,咱们边吃边聊。”
    刘秉忠谢过落座,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帐内列席的众人。
    金轮法王端坐于左侧首位,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
    姆拉克依旧是那副枯槁模样,闭目养神,仿佛对帐内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白万剑一袭白衣,腰间佩剑,神色冷峻,目光在刘秉忠身上短暂停留后便移向别处。
    阿其那被黑袍遮掩了大半身形,只露出一双毫无温度的眼睛,让人不寒而栗。
    而坐在末位的公孙止,在看到刘秉忠的瞬间,原本略带倨傲的神色立刻收敛,取而代之的是十足的恭敬。
    他起身离座,对着刘秉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