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杭州,繁华依旧,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西湖烟波映衬着楼阁亭台,俨然一片人间乐土。
钱弘俶坐在宫中,指尖掠过那份纸张精良、印刷清晰的《澄心堂报》,又拿起那封言辞恳切又暗含威势的劝降书,眉头紧锁。
窗外是他祖孙三代经营了五十三年的十三州富庶之地,百姓安居,商贾云集,甚至“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盛景亦非虚言。
钱弘俶是五代十国期间少有明君。
治下清明,民生繁华,商贾如梭,甚至商户通宵营业,不限时间,这在整个混乱的时代下,绝无仅有。
钱氏千年世家,曾获得大唐免死铁卷,宋朝三百年间,出了三百名进士,后世子孙繁衍,也有无数才学惊人之辈,
而今钱弘俶陷入了深深思索。
他深知,一旦选择归附,无论唐宋,这份独立的繁华或许便将不复存在。
然而,北方的赵匡胤已黄袍加身,荡平内患,其势汹汹。
南方的李从嘉亦非庸主,吞闽平楚,并灭南汉,国力日盛,如今更借冯案整肃内政,显露出一派新兴气象。
吴越国夹在两大强权之间,已如风中扁舟。
他心中万分纠结,难以决断。
翌日清晨,钱弘俶于宫中召集群臣大议。
殿内气氛凝重,文武分列。
钱弘俶将大唐劝降之事以及大宋此前传来的招抚之意简要说明,并将那份《澄心堂报》传示群臣。
声音沉缓:“李从嘉整顿内政,雷厉风行,如今兵锋正盛,又有劝降书至。而北朝大宋皇帝,新近立国,亦要我吴越表明去就。事关国家存续,社稷前程,诸卿有何见解,尽可畅所欲言。”
资历最老、一向主张谨守中原正统的宰相吴程率先出列,他须发皆白,但目光锐利。
“王上!我义忠国立国至今五十有三载,武肃王(钱镠)遗训,一向‘尊奉中原,保境安民’。中原正朔所在,人口亿万,物力丰沛,非南方偏安之国可比。”
“李从嘉虽一时强横,据有百州之地,然其国祚能有多久,犹未可知。臣恳请大王,谨守祖训,不可轻易顺应李从嘉!”
话音未落,统军的大将孙承佑,他是钱弘俶的姻亲,也是吴越的重要将领,踏步而出,声如洪钟。
“宰相之言,虽是老成谋国,却未免过于保守!”
“末将以为,当今之势,已不同往日。”
“唐主李从嘉厉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