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
“撃つ! 撃つぇ(开火!快给我开火!)”
“将大日本帝国皇军的威光,让那群鬼畜英独看得清清楚楚!”
真正的战斗,是在4月5日深夜二十三时,在漆黑如墨的夜幕中揭开的序幕。
连热带丛林特有的猛兽与虫鸣都消失不见的寂静里,日本军的九一式10厘米榴弹炮与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开始对新加坡怒吼喷火。与此同时,工兵们驱使驳船,搭建起一条临时的浮桥,准备为即将到来的钢铁洪流开辟道路。
“第五师团,开始登陆!”
“第十六师团,前进!”
同一时刻,潜伏在柔佛海峡对岸红树林中的日本步兵,趁着夜色划着小艇,一路横渡狭窄的水道,从多个方向扑向新加坡岛。
“全员举枪!小鬼子来了!”
“战斗准备!全员战斗准备!”
盟军怎会袖手旁观?自从英国人亲手炸毁了连接马来半岛与新加坡岛的唯一通道,柔佛长堤(Johor–Singapore Causeway)以来,就连普通士兵都猜得到日军必然会铤而走险。
但是,真正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时,前线官兵们的面孔上仍旧布满了紧张。即便增援部队抵达,表面上看,局势依旧对盟军不利。
此刻守卫新加坡的盟军约有十二万五千人,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军、德国远征军,以及燃烧着复仇烈焰的华人外籍军。但其中半数以上,仍旧是未经训练、甚至不能算作正规力量的本地人部队。
相比之下,日本军凭借早已完全殖民化的法属印度支那,无需费力进行远洋运输,就能源源不断抽调兵力。原本历史上投入三万六千人的战役,此时竟被扩大到十万人的庞大攻势。
这样悬殊的数字,任何一个士兵要想不心生惶恐,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即便如此,紧张之外,更多的是不容退却的斗志。
“海军陆战营(Seebataillon)!屁股夹紧点,枪握稳!我们是德意志帝国、陛下最骄傲的海军陆战队!让那些倭奴见识一下日耳曼海之雄狮的力量!”
“万岁!”
“德意志万岁!(Es lebe Deutschland!)”
德国的海军陆战队,自普鲁士王国时代的“海洋营”一路传承下来,背负着先辈们的荣誉。此刻,他们要用枪火守护帝国的名号。
“约翰·柯廷(John Curti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