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真好啊。”
    当盟军正为进攻法国做着各自的准备时,弗朗索瓦·德·拉·罗克立于巴黎的高台上,望着久违的晴空,不由发出一声略带感慨的喟叹。
    但那原本含笑的嘴角,很快因眼前的景象而下垂。
    夏阳越发炽烈,洒在这座破碎的城市上,曾经的“光之都”如今千疮百孔,残垣断壁间仍有未清理的弹痕。而就在片刻前,他又收到了令人不快的报告。
    “乔治,听说英国佬今天凌晨试图在迪耶普(Dieppe)登陆,是吗?”
    他语气平静。表面上看来,这不过是小事一桩,敌军登陆的规模有限,很快便被法兰西的“大西洋防线”击退,仓皇撤回了不列颠群岛。
    “这已是本月第三次了。”
    “属下无能,请阁下恕罪。”
    “不必道歉,乔治。这岂是你一人之过。”
    但从乔治·吉内梅尔那低沉的语气中,可以察觉出,这次事件并非可以轻易掩过。对方行动的频度与目的,太过明显。
    此刻盟军的这些试探,确实并非无的放矢,他们是在测试“大西洋防线”的强度。
    那条防线,正是拉罗克亲自下令修筑的庞大防御体系,沿西欧海岸线绵延,自誉为“欧洲之墙”。
    当然,盟军的目标不仅仅是侦察,他们也在为即将到来的“D日”,诺曼底登陆积累经验。然而此刻的法国人并不知道这一点。
    对他们而言,信息已经多得让人喘不过气。真假交织、彼此矛盾,以至于他们无法分辨何为真伪。
    “有人说丘吉尔准备在加来或敦刻尔克再度登陆,也有人说那不过是佯攻,真正的威胁在东线,德军正在集结新式武器,准备突破马奇诺村。”
    这是因为德国军队不仅在大西洋进行侦察,而且还在边境各处进行侦察。
    甚至谣言不止于此。有人传言盟军欲拉拢中立的瑞士,翻越阿尔卑斯直逼南方;也有人说他们正图谋北意大利,想借此开辟通往南法的通道。
    消息杂乱如麻,真假难辨。然而法国不得不将每一条都视为真实威胁,因为他们已别无选择。
    “该死的汉斯·冯·乔。”
    拉·罗克咬牙切齿地吐出这个名字。
    那个德军的策士,一个以狡诈闻名的家伙。
    早在上次世界大战,他就以“假施里芬计划”诱骗法军,让他们将主力布于错误方向,最终酿成惨败。法国人至今仍记得那场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