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字信本,汉族,潭州临湘(湖南长沙)人。】
【他是华夏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以其独特的“欧体”楷书闻名于世,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他的楷书,被誉为“楷书极则”,是后世学习书法者无法绕过的一座高峰。】
“果然有欧阳询!”
“可惜他已去世数年......”
唐太宗李世民叹息一声,表情复杂地说道。
欧阳询是贞观十五年去世的,而天幕却是贞观十六年才出现,可惜了。
不过,在别的时空,此刻的欧阳询在天幕之下观看也说不定。
【557年,欧阳询出身于南朝陈的官宦世家,祖父、父亲均为朝廷重将。】
【在他13岁时,父亲欧阳纥因起兵反陈失败被杀,全家被抄。】
【欧阳询因当时外出而幸免于难,此后由父亲的好友、著名文学家江总收养。】
【江总不仅是一位高官,更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非常赏识欧阳询的聪慧,亲自教导他读书写字。】
【欧阳询在这样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博览经史,并在书法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聪悟绝伦”,读书能一日十行。】
【隋朝统一全国后,欧阳询因其才学出众,被征召为太常博士。】
【这是一个掌管礼仪的官职,地位并不高,但让他进入了中央政权。】
“欧阳询上榜合情合理。”
“他可是唐楷第一人,欧体楷书的历史贡献不容忽视。”
苏轼饮下一杯酒,对着天幕赞叹不已。
欧阳询作为楷书四大家之首,书法水平不比颜真卿和柳公权差。
他只是在后世的热度不如“颜筋柳骨”罢了。
【在隋朝的近三十年间,是欧阳询书法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广泛学习南北朝书法,既深入钻研王羲之、王献之的“二王”书风,又吸收了北方碑版的险峻与劲利。】
【他与另一位书法家虞世南交好,常常一同切磋书艺,书名开始显扬于世。】
【在此期间,他受命参与编撰了著名的类书《艺文类聚》,这是一部分类汇编古代文献资料的巨著,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唐以前文献。】
【这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
【唐朝建立后,欧阳询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