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陶碗中的残骸倒入溪流,任凭那抹焦黑的痕迹消失在潺潺的流水之中。
他喃喃自语道:“他们以为烧了账本就能掩盖一切?哼,真是太天真了……”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陈皓猛地抬头,只见黑暗中,老更夫赵九渊正拄着拐杖,缓缓向他走来。
赵九渊走到陈皓面前,递给他一块用油纸包裹的东西,低声道:“陈掌柜,这是我今晚在衙门后巷捡到的……”陈皓接过油纸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枚官印!
他抬起头,却发现赵九渊已经转身没入了夜色之中,只留下一个佝偻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神秘。
陈皓捏紧了手中的官印,眼神愈发深邃。
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陈皓望着小李子抱着纸笔离去的背影,心中既欣慰又带着一丝隐隐的担忧。
万记酒坊的倒台,固然是民心所向,大快人心,可若是百姓们没有切实的知识傍身,不懂得如何分辨账目,不明白自身的权益所在,那么即便推倒了一个万记,将来也难免会出现新的“万记”。
他转身回到酒馆后院,这里的景象与前厅的喧闹截然不同。
几张老旧的木桌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着笔墨纸砚。
李芊芊正耐心地指导着几个村民握笔的姿势。
这些村民,大多是附近田地里的老实庄稼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名字。
“芊芊,辛苦你了。”陈皓走到李芊芊身边,轻声说道。
李芊芊抬起头,看到陈皓,甜甜一笑:“掌柜的,这有什么辛苦的。能帮到大家,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陈皓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些认真学习的村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希望,是扎根于泥土之中的力量。
“掌柜的,你看我写的这个‘人’字,怎么样?”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略带忐忑地问道。
陈皓走过去,拿起老汉写的字,仔细端详了一番,笑着说道:“写得好,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就像咱们做人一样,要顶天立地!”
老汉听了,顿时乐开了花,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就在这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我……我能学吗?”
陈皓寻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朴素的少年,正低着头,不敢看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