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三道圣旨!(第1页)

但是,在这几年里熟悉了胜利的京师百姓,还是下意识的以为这是假的,会不会是消息不准确,以及有什么误会云云……

可是……

当此刻,真正听到左右路两军,发自内心的嘶吼,几乎要震彻整个京城时,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站在原地,呆呆的看着远处以李南佑和姚川河为首,黑压压的大军回京。

在扬的一些百姓,依旧记得,几年前他们出征之时,气势如虹。俨然真正的精锐之军,可是现在却如丧考妣,一个个灰头土脸,更有不少人战甲破碎,显得狼狈至极。

“真败了?我们怎么会战败?不是说帝京只有十万守军,而我们足足有十万吗?再说,之前能连破四郡,为什么到了帝京却战败?我听说……是粮草问题。”

有人说出这几日流传最广的“小道消息”。毕竟,云彻在帝京的传奇是十一年的战功所积累的。当那个军情奏报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有“明白事理”的推测到了粮草。

但是,很快就有人反驳,“四郡之地的那些守军,都是什么臭鱼烂虾,大半都是当年的投降者。风往哪边吹,他们就往哪边倒。云彻带大军前去,他们当然投降了。但那帝京是什么地方,听说有绝顶三品镇守,另外两个三品的战力,也极其不俗……”

“猜的对,或许就是因为打不下来,但却是又有粮草困顿,再加上拓跋大皇子突破二品,所以陛下让暂时回京,云彻却叛逃……”

百姓之中,有人在刻意引导言论,并且将很多人的疑问解答的同时,也完善了整个事件全貌。

“嘘!刚刚你们听到了没有?”就在这时,又有人道:“云彻叛逃通敌,怎么还有‘通敌'”?

刹那间,一行人面面相觑,在此之前他们根本没听过这个罪名。通敌?哪个敌人?

而此刻不仅是百姓疑惑万分,只感觉要揭出某个阴谋,一众官员也是惊愕无比。待到李南佑和姚川河走近后,某个官员再也忍不住了。

“姚将军……李将军!你等方才说云彻叛逃,还通敌!可是为真?这是军情奏报上都没有的!”

如果仅仅是抗旨叛逃,云彻还不足以激起赵国大多数百姓的愤怒,原因很简单,粮草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且有很多“自以为聪明”的都在分析,这里面的疑问有很多。比如三十万大军为何会被十万大军追杀?比如云彻只因为粮草不足就抗旨?

但“一旦通敌”,那么这些疑问,都会有答案了!

左相赵宗毅,此刻脸色骤变,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