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讯息刚在朋友圈露了个头,立刻被冰奶茶、小龙虾与火锅的图片淹没了——似乎夏天仍在喧闹中延续着。然而我走入菜场,却瞥见了悄然改换的风景:山药已整整齐齐码在显眼处,莲藕带着泥,水灵灵地堆成小山,梨子也黄澄澄地压满了摊子。卖菜的大婶见我看得入神,笑着插话:“秋梨下来了,润润肺,好着呢!”我心中了然,这微妙的流转,早已被每日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人们默默记取。老祖宗留下的“四时有序”,并非刻板教条,而是将生存智慧深深埋入日常烟火——厨房,正是这智慧最鲜活、最温热的土壤。
立秋一到,咱们厨房的“战略方针”也得跟着换一换。整个夏天对付暑湿的那套法子,该收一收了。天气渐凉,空气里的水分悄悄溜走,秋燥便悄然登场。这“燥”字可不温柔,它偷偷吸走你喉咙里的水汽,让你口干舌燥;它让你皮肤发干、发紧;它让咳嗽总在喉咙口徘徊,甚至悄悄掏空你身体里那点珍贵的“阴液”。
中医讲“肺为娇脏”,最是受不得这燥气的侵袭。它像一台精密的加湿器,干燥季节最需养护。所以厨房里的头等大事,就从“祛湿清热”转到了“滋阴润燥”上。
这时节,我们的厨房小药柜里,该请出几样“润燥大将”了。首推便是百合。抓一小把干百合,泡发后,无论是熬粥、炖汤,还是炒个清爽的时蔬,它那微微的甘甜和清凉润泽之力,恰如秋雨无声浸润心田。还有玉竹,药性平和,煮水代茶,或与肉类同炖,它润泽的效力能缓缓深入肺胃,给身体带来持久的滋润。
银耳更是厨房润燥的明星角色。它富含胶质,炖出一锅晶莹剔透的银耳羹,撒上几粒枸杞,那滑润的口感与温和的滋补力,是抵抗秋燥最熨帖的甜汤。至于沙参、麦冬这些,味道虽稍带药感,但炖汤时适量加一点,润燥养阴的效果亦是上佳。
秋日厨房里,蔬菜的选择也悄然换了风向。夏季清爽的黄瓜、苦瓜渐渐退场,那些能滋养脾胃、润泽秋燥的根茎类蔬菜,纷纷成了灶台上的主角。
山药是厨房里当之无愧的“脾胃卫士”。它性味甘平,像一位温和的老友,轻轻抚慰着被夏季冷饮和油腻折腾得有些疲惫的脾胃。削山药皮时黏液沾手发痒?只需手上套个薄塑料袋便轻松解决。切成滚刀块,与排骨或土鸡同炖,汤头醇厚,山药入口粉糯绵密,那份熨帖直抵脾胃深处。或者清炒一盘山药木耳,脆嫩爽口,润而不腻。家里老人常说,秋天常吃山药,连走路都觉得脚下有根,力气足着呢。
莲藕,堪称“水中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