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夏天为什么要少吃冰冻?(第1页)

夏日贪凉一时爽,冰饮入腹隐患藏:揭开少吃冰冻食物的健康真相

盛夏的热浪裹挟着蝉鸣扑面而来,便利店冰柜里冒着寒气的冰淇淋、街边饮品店咕嘟冒泡的冰镇汽水、家中冰箱里冻得结结实实的西瓜……这些冰冻美食仿佛是对抗酷暑的“救命稻草”,让无数人在炎炎夏日里欲罢不能。咬一口透心凉的冰棍,喝一杯沁爽的冰奶茶,瞬间就能驱散满身燥热,带来片刻的清凉与惬意。然而,当我们沉浸在这份冰凉的欢愉中时,却常常忽略了它们可能给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夏季看似是冰冻食物的“狂欢季”,但实际上,少吃冰冻食物才是对身体更负责的选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夏季要少吃冰冻食物的奥秘。

一、冰凉入口,身体的“应激反应”

(一)消化系统的“冰火两重天”

当我们吃下一口温度极低的冰淇淋,或者灌下一杯冰镇饮料时,最先受到冲击的便是口腔。低温会使口腔内的血管迅速收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敏感的人可能会瞬间感受到一阵尖锐的牙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冰刺激牙痛”。如果经常受到这种刺激,还可能引发牙髓炎症,让牙齿变得更加脆弱。

冰冷食物进入食道后,会使食道黏膜血管收缩,降低食管黏膜的抵抗力。长期如此,容易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增加患食管炎的风险。而对于本身就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来说,吃冰冻食物更是雪上加霜,可能会加重胃酸反流的症状,出现烧心、反酸等不适。

到达胃部后,胃黏膜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正常情况下,胃内温度保持在37℃左右,当大量低温食物涌入,胃黏膜血管会急剧收缩,胃的蠕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胃蠕动减慢,食物排空时间延长,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而且,胃内的消化酶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作用,低温会抑制消化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比如,吃了大量冰冻食物后,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出现腹胀、腹泻,甚至呕吐的情况,这就是消化系统在向我们发出“抗议”。

(二)心血管系统的“意外挑战”

除了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也会因食用冰冻食物而面临挑战。当冰冷的食物进入体内,会刺激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这种血压的突然波动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如诱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此外,低温刺激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特别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