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戈尔隆统领过数量庞大的劳工联盟,他自然知道要一口气动员这么多人去干一件超大工程的难度。
要是放以前,别说是怎么做了,就连什么时候开工都可能要论证好几个月的。
这一点戈尔隆知道不是自己的错,因为劳工联盟内部纷乱复杂的派系早就存在,而且互相之间本就有着严重的利益冲突。
真正让他惊讶却的是在具体落实的时候,革命军这边所表现出的极高效率。
这个效率已经不是投资多少钱财,组织多少文职所能比拟的了。
民众自发的劳动热情比任何外在的激励手段都要有效得多。
为什么革命军这次能激发起民众自发的劳动热情呢?
这是戈尔隆很是疑惑的地方。
因为不同于沃尔夫格勒大起义时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这一次叶格林竟然一个恢弘的口号都没喊,只是尽心尽责地组织队伍然后每天不断调整队伍。
一开始的时候混乱至极,但随着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桩桩矛盾被消解,人们的力量逐渐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了起来。
没有人去组织民众们就自发地喊起了“为了新生活、为了未来”的口号,本该是最为散漫的下城区现在却成为了最为火热大工地。
“现在我有些明白过来了。”
戈尔隆在做完了组织报告之后,感慨着说道:
“比起以前劳工联盟由上而下的组织规划,这一次我们是反着来的却取得了任何钱财都达不到的效果。”
“一上来我们就给了大家同一个目标,所有人都能为着这同一个目的而奋斗。”
“我们派下去的队长其实就是起到了一个方向的作用,他分到的任务就是整个小队奋斗的方向,而我们也从未限制他们具体的工作方法。”
分析声越来越细碎起来,戈尔隆是个严肃起来会跟自己较真的人。
他这一次又输给叶格林了,但是他在服气的同时也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到底输在了什么地方。
“我跟着叶洛夫他的小队去体验了一天,我算是彻底发现了工作原来可以从下而上去主导的!”
这家伙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地跑出去了,完全不顾自己身上的伤势,而且竟然还没有落下任何一件工作。
“我们这一次的行动不仅锻炼了对民众的组织能力,民众强烈的劳动热情也倒逼着我们派下去的队长提升自己的能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