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陷入了沉默,有的人被李国助这番话震撼到了,有的人则是在思考。
    片刻之后,颜思齐突然开口说道:
    “那我们可得早些为招募辽东难民做准备了。”
    他这么说,显然是已经认可了李国助的话。
    “没错。”
    李国助点头道,
    “首先要准备的就是粮食。”
    “等水寨建好以后,我们也要在里面建设粮仓。”
    “然后每年就近从朝鲜和日本收购粮食。”
    “争取在五年内,储备足够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难民不可能一次涌来几十万,肯定会分成多批次过来。
    一批几千人就算多的了,上万也有可能,但几率不大。
    因此够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应急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先来的难民可以立即开始垦荒耕种。
    生产的粮食也可供应后来的难民。
    即使出现不足,到时再进口粮食也来得及。
    反正有储备粮兜底,也不可能出现太大的粮食缺口。
    船上没人质疑李国助这话。
    有的人是明白这个道理,有的人则是压根就想不到这里。
    杨天生默算片刻,说道:
    “那大约就是三十万担粮食,倒也不难筹备。”
    “每年从朝鲜和日本两地合计购入6万担粮食即可。”
    “这样也不至于引起朝鲜和日本的警惕。”
    粮食是战略物资。
    尤其在古代,粮食产量不高。
    任何国家对出口粮食的态度都不得不谨慎,不可能一次出口大量粮食。
    因此向任何国家一次进口三十万担粮食,肯定会引起该国政府的警惕。
    反之,在五年内向两个国家分多次进口三十万担粮食就没什么问题了。
    然而李国助听了这话却皱起了眉头:
    “你这算的不对吧,怎么都得上百万担吧……”
    杨天生斜眼一笑,俨然一副大黄脸的“滑稽”表情:
    “小少爷向来高瞻远瞩,怎么在这个问题上却犯混了?”
    李国助一怔,说道:“这话怎么说?”
    杨天生笑道:
    “我说的是十万百姓一年所需的口粮。”
    “而小少爷说的,却是十万大军一年所需的口粮……”
    “啊!我明白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