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基本的方向上,熊洪还是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建议。
第一个,就是对车架的改造。
轮子上面有滚轴,减少了摩擦力,让车辆拉起来更加省力,但同时,减震的效果并不算好,因为现在的车辆结构,车架和车轮轮轴,基本上就是结合到一起的,毫无减震可言。
而熊洪给熊杰等人的建议,就是增加一套减震的东西,也就是在车轴与车厢底板中间,再增加一个结构,这个结构,就是车辆的减震装置,熊洪用减震竹板弹片来称呼它。
熊洪对后世的车辆结构并不是很了解,但从路边经常路过的大卡车身上,熊洪还是看到过一些结构的。
比如卡车车轮上面,就有一组由多片不等长和不等曲率的钢板叠合而成的减震钢板。当路面对轮子的冲击力传递到车辆上时,钢板产生变形,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结构简单。
部落现在冶炼的铁器还是比较稀缺的,而且车辆的载重也不过八九百斤,用不上这种千锤百炼才制成的钢板,故而熊洪建议熊杰,前期先用一些竹片来试着制作。
反正这些竹片被部落普遍用于弓、床架、门框、梯子等物品上,用处广泛,刨平了,也不是不能用来当做簧片。
况且竹片兼具韧性和可塑性,对一些弯曲的要求,也能很容易进行解决。用竹片来制作,最合适不过。
第二个建议,则是在车轮上包裹一层皮革,用来减少颠簸和震动。
熊洪又想起了远在美洲的橡胶树,不过也只能想一想了,这个时代,有些东西也是没办法勉强的。
叹了一口气,熊洪向熊巫解释道,“车辆的损坏问题,从车辆本身来说,其实关键就在于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减震结构,一个是车轮,当然,要用上这两个技术,车辆的结构需要再重新设计一下,如果新的车型定下来,我们就要趁着冬季,逐渐替换掉那些旧车。”
“不错,先弄一个样车出来,看看效果,合适的话再多做一些,”熊巫赞同地说道,“就跟你之前说过的一样,造一辆车花费很高,但造一百辆车,花费反而会降低不少。”
熊洪在想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不过熊巫说的没错,规模化生产,肯定是要比一辆辆制作节省材料和人工的。
“不管怎么说,车辆是需要重新设计的,原有的‘熊牌’驴车、牛车,都要改进一下,现在这些旧车,我建议修补过后,把它们拆下来,明年送到东边的部落,换给他们使用。”
熊巫也立马接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