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达裕的话,成功的刺痛了朱元璋。
    只是他此时不方便说话,只得拿手指头捅了捅耿瑄。
    耿瑄会意,直接开口问道。
    “浩海达裕,不知你这强弩之末是何意?”
    浩海达裕冷笑一声,指着城墙下一队队路过的士兵说道。
    “你看看这些人的年纪!”
    “很多都四十以上了,这证明大明的年轻人不愿意当兵,你们大明军队老兵和新兵出现了断层!”
    “你是个文官,不懂带兵打仗的事。”
    “你可以找你们大明的武将问问,如果军中全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兵,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能保持多久?”
    “呃呃……”
    浩海达裕本来是不想说这番话的,可对于一个草原人来说,想让他们憋点心里话,那实在是太难了。
    尤其是还有李芳远这么个软骨头,被十几万明军给吓得差点尿裤子。
    他要是在不说点啥,他就感觉自己是杀鸡儆猴的那只猴子。
    人家大明还没杀鸡呢,自己这群猴子就被吓傻了,岂不是太丢我成吉思汗先祖的威名了?
    对于浩海达裕的话,鸿胪寺卿耿瑄不知道如何辩驳,只能求助的看向朱元璋。
    然而,朱元璋也被浩海达裕的这句话给震撼道了。
    如果不是这货提醒,他都差点没发现这个问题。
    是啊!
    大明军队中怎么没有年轻人呢?
    为啥年轻人都不愿意当兵?
    难道真如我大孙所说,咱大明的军户制度有问题,非但不能保证兵员,反而是限制大明军力的东西?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在见到秦牧之前,他一直觉得自己这皇帝做的挺好的。
    虽不能说明察秋毫,但也算为大明开创了万世基业。
    虽说这过程中对一些老伙计不太公平,但为了保证大明皇位的顺利传承,保证他们老朱家能世世代代安稳坐在皇位上,他朱某人背负一些骂名也不算啥。
    可自从见到秦牧这孙子,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没自信,也越来越自我怀疑。
    军户制度如果有问题,那民户、匠户、杂户的制度,是不是也有问题?
    在四十八卫检阅完毕后,就是各地藩王的军队了。
    每年领衔的都是太子六率,由于太子薨逝,改由皇孙朱允炆代替。
    因此,当朱允炆骑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