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乐评人说透歌词里的血与火(第1页)

直播间还在继续,微博热搜却突然炸了。

【#李振华解读杀死石家庄人#】

这条话题下,挤满乐评家李振华的长文。

“石家庄不是个普通地名。

它是计划经济的活化石。

是华北制药厂飘出的消毒水味。

是八十年代国营厂门口排长队的粮票。

注意歌词里的‘药厂衣裳’。

表面上是下班换工装,实则暗示着工人阶级被体制麻醉。

假钞买假枪这句绝了!

用假武器保卫虚假生活,这不就是一代人的真实写照?

注意‘大厦崩塌’这个意象。

不是物理建筑倒塌,而是计划经济体系的全面瓦解。

三十年对应改革开放跨度。

最后看结尾!

‘夜幕覆盖华北平原,忧伤浸透她的脸。’

这里的‘她’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整个时代!

河北师大附中的少年背影,象征着80后对父辈的凝视。

那些沉默的教室,关着不愿改变的老工人。

九三年该校乒乓队解散,器材室改建成网吧。

青春理想和下岗再就业,就隔着一面锈迹斑斑的墙!

虽然不清楚这首歌的作者,但请大家以后多多关注他。

当历史只记录GDP时,鲜有人为小人物发声。”

文章评论区炸出满屏感叹号。

【李老师说得太狠了!】

【这歌词简直把下岗潮写进骨头缝里了!】

【我爸当年下岗时,真的喝醉了砸电视机!】

【我爷爷的厂子被拆那天,在废墟上站了一整天!】

【话说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啊?】

【布吉岛,网上都是一些零碎片段。】

【我听说是个叫张明远的年轻人,而且还是学院派出身!】

【那完犊子,江门主这下遇到真正的对手了】

微博热搜还在持续发酵。

#李振华解读杀死石家庄人# 这个话题,热度根本降不下来。

无数网友涌入评论区,疯狂讨论。

各种解读冒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这时,又有篇乐评文章突然爆火。

文章作者署名:“中央音乐学院,李修贤教授”。

标题非常醒目,也很直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