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目光,江漓跟随安保人员向机场贵宾厅走去。
感受到身后无数热切目光,还有此起彼伏的相机快门声。
陈妤希紧随其后,清冷面容无波无澜,却在步入VIP区域后悄然靠近江漓半步。
贵宾厅内,几十家国际媒体记者已列队等候。
江漓站在中央位置,目光平静扫过在场所有人。
“首先,感谢大家的热情欢迎。”
声音不高,却带着种独特的穿透力,令人不自觉屏息倾听。
“《河西走廊》是一部关于历史真相的记录,也是关于文明交流的见证。”
“我们来到柏林,不仅带来一部纪录片,更带来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尊重与思考。”
“真相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改变,也不会因任何人的意愿而扭曲。”
法国《解放报》记者第一个发问,“江先生,面对国际资本的干预,您有多大把握?”
江漓唇角微勾,眼神沉静如水。
“公关能塑造舆论,金钱能影响人心,但历史的重量,不是任何力量能改变的。”
“《河西走廊》自己会说话。”
简短有力的回答,引发现场一阵低声议论。
英国《卫报》记者随即提问,“您为何选择将最终对决放在柏林?这是战略还是巧合?”
江漓目光深邃,声音平静而坚定。
“历史在哪里被遮蔽,真相就应该在哪里被揭示。”
“柏林,这座同样承载着历史伤痕的城市,是最适合进行这场关于记忆与正义对话的地方。”
每一句回答都不长,却字字有力,仿佛经过精心雕琢。
众多记者惊讶于这位年轻人展现出的从容与深度。
他身上那种超越年龄的冷静与智慧,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不像是个年仅二十岁出头的年轻音乐人。
一位德国记者忍不住道,“您对山本健次郎在国际媒体上的攻势有何回应?”
江漓微微摇头。
“我不需要回应。”
“当《河西走廊》在柏林放映时,观众会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历史记录,什么是刻意的美化与遮掩。”
“艺术可以有多种表达,但历史只有一个真相。”
短短几分钟的讲话,被全球数十家媒体同步转播。
江漓那沉稳声线、清晰逻辑和对历史的坚定立场,迅速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